基于自律分布系统技术的可扩展监控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需求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监控系统的发展 | 第10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传统监控系统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案 | 第12-21页 |
·传统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6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12-14页 |
·系统通信模型 | 第14-15页 |
·系统软件技术 | 第15-16页 |
·未来监控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所选解决方案--自律分布系统(ADS)技术 | 第17-20页 |
·ADS的基本构成 | 第17页 |
·节点 | 第17-18页 |
·数据域 | 第18页 |
·组播组 | 第18页 |
·域 | 第18页 |
·ADS的基本特点 | 第18-19页 |
·ADS的协议--自律分布协议ADP | 第19页 |
·ADS技术成熟性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可扩展监控仿真系统设计 | 第21-40页 |
·系统设计基本思路 | 第21-22页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22页 |
·数据流类型分析 | 第22-23页 |
·物理设备的抽象 | 第23-24页 |
·系统软件组织结构 | 第24-25页 |
·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块 | 第25-38页 |
·画面的组态和编辑 | 第27-28页 |
·组态一致性自动校验 | 第28页 |
·组态画面文件传输 | 第28-30页 |
·控制对象信息的触发和传输 | 第30-33页 |
·控制中心漂移与网络自动决策 | 第33-34页 |
·物理对象仿真 | 第34-35页 |
·系统状态自监测 | 第35-36页 |
·底层配置修改 | 第36-37页 |
·子站远程模式切换 | 第37-38页 |
·系统实现的ADS属性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系统使用的开发平台及网络配置 | 第40-52页 |
·开发平台NeXUS/Dlink | 第40-45页 |
·通用编程模式 | 第41-42页 |
·节点生存和任务信号管理 | 第42-44页 |
·中间件保证数据传递的可靠性 | 第44-45页 |
·日志记录功能 | 第45页 |
·仿真平台系统网络配置 | 第45-51页 |
·数据域配置 | 第45-46页 |
·事务处理码(TCD)配置 | 第46-47页 |
·广播组端口配置 | 第47-48页 |
·接收组TCD配置 | 第48页 |
·节点配置 | 第48-49页 |
·通信句柄配置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 | 第52-71页 |
·界面编辑器原理 | 第52-56页 |
·组合用户自定义元件 | 第52-55页 |
·实现自定义元件属性 | 第55-56页 |
·元件之间的逻辑关联 | 第56页 |
·子站控制模式切换原理 | 第56-57页 |
·控制对象信息的传输 | 第57-59页 |
·系统状态自监测原理 | 第59-61页 |
·系统文件传输机制和算法 | 第61-66页 |
·系统传输文件原理概要 | 第62-63页 |
·文件发送子系统实现算法 | 第63-64页 |
·文件接收子系统实现算法 | 第64-65页 |
·未来的文件传输机制 | 第65-66页 |
·系统网络自动决策机制和算法 | 第66-68页 |
·实时数据库与系统网络数据库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