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研究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意义及思路 | 第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研究现状评述 | 第8-10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主要视角 | 第9-10页 |
·人文地理学视角中的流动人口高危行为 | 第9页 |
·社会学视角中的流动人口高危行为 | 第9页 |
·预防医学视角中的流动人口高危行为 | 第9-10页 |
·结论 | 第10页 |
·理论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与解释 | 第10页 |
·本研究中流动人口范围的界定 | 第10页 |
·“高危行为”与“亚文化”的解释 | 第10页 |
·理论框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流程 | 第12-13页 |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流程 | 第13页 |
2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探讨 | 第13-23页 |
·社会文化--行为互动理论的基础 | 第13-15页 |
·人文地理学基础--文化的空间分异 | 第13-14页 |
·社会学基础--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 第14页 |
·文化人类学基础--社会化的行为 | 第14-15页 |
·社会文化--行为互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地域文化差异塑造了不同的地域行为模式 | 第15页 |
·不同地域的经济类型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人的行为模式 | 第15页 |
·不同地域的社会意识指导了人的行为 | 第15页 |
·不同地域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因素规范并约束了人的行为 | 第15页 |
·文化冲突是行为变异的主要动因之一 | 第15-16页 |
·行为变异与亚文化的互动关系 | 第16页 |
·社会文化--行为互动理论对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解释 | 第16-23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16-17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的形成机制 | 第17-21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的形成背景--体制性因素 | 第17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形成的社会因素--城市阴暗面的影响 | 第17-18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形成的个体因素--边缘化的生存方式 | 第18-21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的扩散途径--以亲缘、地缘关系为主的交往方式 | 第21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形成机制 | 第21-23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产生的动因:乡城文化冲突 | 第21-22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对高危行为的动力作用 | 第22-23页 |
3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23-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样本选取 | 第23页 |
·资料收集和野外调研 | 第23-24页 |
·问卷分析 | 第24-26页 |
·城市流动人口基本社会、经济特征 | 第24-25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影响要素分析 | 第25-26页 |
·社会因素 | 第25页 |
·个体因素 | 第25-26页 |
·结果讨论 | 第26-27页 |
·城市流动人口的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 第26页 |
·城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危机 | 第26-27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亚文化及其高危行为的互动关系 | 第27页 |
4 亚文化视野中的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空间分异 | 第27-34页 |
·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空间分异 | 第27-30页 |
·昆明四城区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区际空间分异 | 第27-28页 |
·昆明四城区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空间分布规律 | 第28-30页 |
·流动人口吸毒行为空间分布 | 第28-29页 |
·流动人口卖淫嫖娼行为空间分布 | 第29-30页 |
·城市流动人口亚文化与高危行为空间分异的关系 | 第30-33页 |
·昆明四城区文化经济地域背景 | 第31-32页 |
·流动人口亚文化对高危行为空间分异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享乐型亚文化与高危行为空间分异 | 第32页 |
·暴力型亚文化与高危行为空间分异 | 第32-33页 |
·混合型亚文化与高危行为空间分异 | 第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5 基于社会文化--行为视角的流动人口管理对策 | 第34-40页 |
·促进城乡文化整合,规范流动人口行为的思路 | 第34-35页 |
·调节农业文化对城市文化的适应能力 | 第34-35页 |
·改善城市文化对农业文化的接纳功能 | 第35页 |
·促进城乡文化整合,规范流动人口行为的对策 | 第35-40页 |
·调节农业文化适应机制的对策 | 第35-36页 |
·增强城市文化接纳功能的对策 | 第36页 |
·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文化互动网络 | 第36-37页 |
·加强流动人口外控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