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与油酸合成相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油酸合成的过程 | 第11-13页 |
·油酸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14-19页 |
·Northern杂交 | 第15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mRNA DD) | 第15页 |
·cDNA—AFLP技术 | 第15-16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 | 第16-19页 |
·半定量RT—PCR技术 | 第16-17页 |
·实时定量RT—PCR技术 | 第17-18页 |
·RT—PCR技术的运用 | 第18-19页 |
4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fad_2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分析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RNA的提取、检测与保存 | 第21-22页 |
·逆转录反应 | 第22-23页 |
·fad_2及actin引物的PCR扩增 | 第23页 |
·电泳及结果检测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fad_2基因半定量RT—PCR扩增电泳图 | 第24-25页 |
·fad_2基因半定量RT—PCR扩增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29页 |
·fad_2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 | 第26-27页 |
·不同材料间fad_2基因表达差异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脂肪酸积累模式研究 | 第29-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取样方法及甲酯化处理 | 第30页 |
·气相色谱仪分析 | 第3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脂肪酸与出峰时间对应关系的摸索结果 | 第31页 |
·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1-34页 |
3 讨论 | 第34-39页 |
·各种脂肪酸的积累模式 | 第34-36页 |
·高低油酸材料中脂肪酸积累模式的变化 | 第36-37页 |
·油酸与亚油酸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fad_2基因表达量与油酸、亚油酸积累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fad_2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39-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供试材料 | 第39页 |
·试验材料的处理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不同昼温条件下fad_2基因半定量RT—PCR扩增结果 | 第40-42页 |
·不同夜温条件下fad_2基因半定量RT—PCR扩增结果 | 第42-44页 |
3 讨论 | 第44-48页 |
·六个处理中fad_2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 | 第44-46页 |
·不同昼温对fad_2基因表达的差异 | 第46-47页 |
·不同昼温对fad_2基因表达的差异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甘蓝型油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油酸、亚油酸积累差异研究 | 第48-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试验材料的处理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不同处理油菜的生长发育图 | 第49-50页 |
·不同处理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亚油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0-51页 |
·油酸、亚油酸含量测定的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 讨论 | 第53-56页 |
·不同昼温对油酸、亚油酸积累的差异 | 第53-54页 |
·不同夜温对油酸、亚油酸积累的差异 | 第54页 |
·不同温度对油酸、亚油酸积累的影响 | 第54-55页 |
·温度变化对fad_2基因表达和油酸、亚油酸积累的综合影响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本实验的结论与创新点 | 第56-58页 |
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 | 第56-57页 |
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之处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