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构建杂交棉特征指纹及进行种子纯度分析的意义 | 第10-12页 |
·种业市场的现状 | 第10-11页 |
·构建杂交棉指纹图谱的必要性 | 第11页 |
·种子纯度鉴定的作用 | 第11-12页 |
·作物指纹图谱构建的方法及进展 | 第12页 |
·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及进展 | 第12-23页 |
·形态鉴定 | 第13-14页 |
·种子形态鉴定法 | 第13页 |
·幼苗形态检验法 | 第13页 |
·田间种植鉴定 | 第13-14页 |
·物理、化学特性鉴定法 | 第14-15页 |
·物理特性鉴定 | 第14页 |
·化学特性鉴定 | 第14-15页 |
·生理生化鉴定法 | 第15-16页 |
·同工酶电泳 | 第15页 |
·种子贮藏蛋白电泳 | 第15-16页 |
·DNA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22页 |
·DNA分子标记的概念 | 第16-17页 |
·DNA分子标记的分类 | 第17-22页 |
·杂交棉种子纯度的检测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4-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4-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7-34页 |
·实验地点 | 第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棉花幼苗的培养 | 第28页 |
·DNA提取方法 | 第28-29页 |
·DNA质量检测和浓度检测 | 第29页 |
·SSR引物序列信息搜集 | 第29页 |
·PCR反应程序 | 第29-30页 |
·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设计 | 第30-31页 |
·体系稳定性的检测 | 第31页 |
·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31页 |
·上样量对电泳检测结果影响的比较 | 第31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 | 第31-32页 |
·湘杂棉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32页 |
·湘杂棉种子纯度的检测 | 第32-34页 |
·引物组合法在杂交种纯度检测中研究 | 第32-33页 |
·未知种子的身份识别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55页 |
·D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34页 |
·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4-38页 |
·利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SSR-PCR反应体系 | 第34-35页 |
·模板DNA用量对SSR-PCR扩增的影响 | 第35-36页 |
·SSR-PCR反应体系稳定性检测 | 第36页 |
·PCR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 | 第36-37页 |
·PCR反应产物上样量 | 第37页 |
·SSR-PCR反应体系的确立 | 第37-38页 |
·湘杂棉的指纹图谱 | 第38-46页 |
·湘杂棉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第38页 |
·多态性引物对湘杂棉亲本自交系的扩增 | 第38-41页 |
·特异分子标记 | 第41页 |
·湘杂棉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41-46页 |
·湘杂棉种子纯度的检测 | 第46-55页 |
·适合种子纯度检测的共显性引物 | 第46-48页 |
·多重PCR的扩增 | 第48-51页 |
·SSR引物的分组 | 第48-49页 |
·多重PCR扩增结果 | 第49-51页 |
·三份湘杂棉种子纯度的鉴定 | 第51-52页 |
·利用湘杂棉指纹图谱对未知种身份的识别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55-61页 |
·棉花DNA提取 | 第55页 |
·棉花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55-56页 |
·杂交棉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56-58页 |
·SSR分子标记鉴定体系在种子纯度及真实性鉴定中的应用 | 第58-61页 |
·识别未知品种 | 第58-59页 |
·种子纯度的鉴定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缩略语表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