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二) 选题重要性和意义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国外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二)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三、研究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一)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9页 |
(二)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 第20-2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 特色与创新 | 第21-22页 |
第2章 滨水区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发展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22-57页 |
一、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 | 第22-33页 |
(一)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进程:超越物质更新 | 第22-26页 |
(二)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潮 | 第26-28页 |
(三)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 第28-30页 |
(四) 中国城市更新历程及中西方比较:经验借鉴与现实选择 | 第30-33页 |
二、城市更新中的滨水区开发 | 第33-48页 |
(一) 西方国家城市滨水区发展演变:由产业空间到消费空间 | 第33-36页 |
(二) 西方国家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开发类型与开发动力 | 第36-40页 |
(三) 西方国家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开发模式与功能再定位 | 第40-42页 |
(四) 中国城市滨水区开发进程与动态: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双重作用 | 第42-45页 |
(五) 中西方城市滨水区开发比较 | 第45-48页 |
三、滨水区城市更新与城市功能提升的理论关联 | 第48-57页 |
(一) 城市功能内涵与发展演变:城市功能转型 | 第48-51页 |
(二) 滨水区城市更新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关联机制 | 第51-57页 |
第3章 城市滨水区开发的代表性案例:能级提升的三阶段 | 第57-85页 |
一、滨水区的衰落与经济复兴:巴尔的摩内港区开发(1964-至今) | 第57-63页 |
(一) 内港区的开发背景与开发历程:内城更新与港区复兴 | 第57-61页 |
(二) 内港区的开发特点与城市功能提升:旅游商业导向的功能转型 | 第61-63页 |
二、滨水区的综合功能开发:伦敦码头区再造(1981-1998) | 第63-69页 |
(一) 伦敦码头区的开发历史背景与开发历程 | 第63-67页 |
(二) 伦敦码头区的开发特点与城市功能提升:综合功能(CBD)开发 | 第67-69页 |
三、滨水区的功能重塑与全球化响应:横滨港未来21区(1983-2010) | 第69-75页 |
(一) 横滨港未来21区的开发背景与历程 | 第69-73页 |
(二) 横滨港未来21区的城市功能提升:功能重塑与全球城市竞争 | 第73-75页 |
四、中国城市滨水区开发分析:全球与地方 | 第75-82页 |
(一)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与城市功能提升:全球化视角 | 第75-78页 |
(二) 杭州钱江新城开发:城市新CBD | 第78-82页 |
六、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的小结:发展阶段及趋势 | 第82-85页 |
(一) 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的发展阶段 | 第82-84页 |
(二) 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 第84-85页 |
第4章 城市功能重建与产业重构:黄浦江C单元案例开发(一) | 第85-111页 |
一、滨水区C单元开发的背景与现状 | 第85-92页 |
(一) 滨水区C单元开发的背景分析 | 第85-89页 |
(二) 滨水区C单元开发现状分析 | 第89-90页 |
(三) 滨水区C单元开发的现有规划方案 | 第90-92页 |
二、滨水区C单元开发的区域功能定位:城市功能重建 | 第92-99页 |
(一) C单元城市功能定位分析维度与原则 | 第92-93页 |
(二) 城市功能选择的具体维度分析 | 第93-97页 |
(三) 城市功能的提升:经济功能主导型的综合性提升 | 第97-99页 |
三、滨水区C单元开发的城市经济与文化功能:产业重构 | 第99-111页 |
(一) 正面借鉴与新视角思考:特色塑造 | 第99-103页 |
(二) 滨水区C单元的经济复兴:航空服务产业的导入 | 第103-108页 |
(三) 滨水区C单元的文化重塑:航空文化产业和航空旅游业的导入 | 第108-111页 |
第5章 城市功能的空间落实与开发路径:黄浦江C单元案例开发(二) | 第111-132页 |
一、滨水区开发活动的新构想:土地单元开发理论 | 第111-117页 |
(一) 土地单元开发理论引入的背景 | 第111-112页 |
(二) 上海土地单元开发的提出与分析 | 第112-113页 |
(三) 规划单元开发(PUD)的理论支持 | 第113-116页 |
(四) 土地单元开发概念的提出与内涵辨析 | 第116-117页 |
二、滨水区C单元开发的功能空间结构与开发理念 | 第117-124页 |
(一) 功能空间结构 | 第117-118页 |
(二) 开发理念与发展策略 | 第118-122页 |
(三) 空间成长模式与成长策略 | 第122-124页 |
三、滨水区开发的开发设计与开发路径 | 第124-132页 |
(一) 单元开发的开发策略 | 第124-125页 |
(二) 区域单元开发时序 | 第125-131页 |
(三) 土地单元开发设计总结 | 第131-13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32-135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132-134页 |
二、实践的理论发展与研究展望 | 第134-135页 |
附录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