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制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问题的由来 | 第10-11页 |
二、法律拟制的概念 | 第11-18页 |
(一)法律拟制的概念解读 | 第11-14页 |
1 发生机制 | 第11-12页 |
2 现象解析 | 第12-13页 |
3 功能分析 | 第13-14页 |
(二)笔者对法律拟制的理解 | 第14-15页 |
(三)法律拟制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5-18页 |
1 法律拟制与法律虚拟 | 第15-16页 |
2 法律拟制与法律推定 | 第16页 |
3 法律拟制与类推适用 | 第16-17页 |
4 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 | 第17-18页 |
三、法律拟制的本质 | 第18-20页 |
(一)大陆法系学者的理解 | 第18页 |
(二)英美法系学者的理解 | 第18-20页 |
四、法律拟制的分类 | 第20-23页 |
(一)立法拟制与司法拟制 | 第20-21页 |
(二)动态拟制与静态拟制 | 第21-22页 |
(三)法律拟制的其他分类 | 第22-23页 |
五、法律拟制的形成、价值与缺陷 | 第23-28页 |
(一)法律拟制形成的原因 | 第23-25页 |
1 协调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 第23页 |
2 应然法对实在法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语言和认知局限性的必要 | 第24-25页 |
(二)法律拟制的价值 | 第25-26页 |
(三)法律拟制的缺陷 | 第26-28页 |
1 司法拟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2 立法拟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六、我国引入法律拟制的姿态 | 第28-33页 |
(一)立法中的法律拟制 | 第28-29页 |
(二)司法中的法律拟制 | 第29-33页 |
1 我国的法官权力如何 | 第30-32页 |
2 对司法中法律拟制的限制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