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国外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国内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一、地方院校 | 第11-12页 |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15-16页 |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16页 |
第二节 影响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因素分析 | 第16-21页 |
一、影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因素 | 第16-19页 |
二、影响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因素 | 第19-20页 |
三、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的互动发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1-38页 |
第一节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一、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 第21-22页 |
二、地方院校与中央部委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 | 第23-38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3-24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三、调查结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国外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8-45页 |
第一节 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分析与借鉴 | 第38-39页 |
一、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 第38页 |
二、对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借鉴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分析与借鉴 | 第39-43页 |
一、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分析 | 第39-42页 |
二、对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借鉴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分析与借鉴 | 第43-45页 |
一、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 | 第43-44页 |
二、对美、日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的借鉴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策略思考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思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策略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改革策略 | 第48-52页 |
一、拓展生源,实行灵活自主的入学方式 | 第48-49页 |
二、改变单一学制,启动弹性学制 | 第49页 |
三、开发特色课程,加强课程建设 | 第49-51页 |
四、发挥地方优势,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 第51-52页 |
五、加强科研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 第52页 |
第四节 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改革策略 | 第52-55页 |
一、严格课程考核制度,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 第52-53页 |
二、重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 | 第53页 |
三、加强中期考核,确保培养质量 | 第53页 |
四、实行多元化的科研与学位论文评定标准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一、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二、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第61页 |
三、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