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相关理论 | 第15-30页 |
·中小企业概述 | 第15-20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 第19-20页 |
·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含义 | 第20页 |
·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1页 |
·政策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3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3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3页 |
·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页 |
·格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 第23-25页 |
·爱迪思的企业成长模型 | 第25-26页 |
·政府与企业关系理论 | 第26-30页 |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 第26-27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区竞争理论 | 第27页 |
·政府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0-38页 |
·美国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0-32页 |
·欧盟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2-34页 |
·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4-35页 |
·台湾、香港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5-36页 |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5-36页 |
·香港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 | 第36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借鉴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现状及问题 | 第38-49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 第38-42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基本现状 | 第38-40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2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 第42-47页 |
·鼓励全民创业,培育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群体 | 第43-44页 |
·鼓励民营经济兴办第三产业 | 第44-45页 |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高新技术 | 第45页 |
·支持民营经济引进外国资本与技术 | 第45-46页 |
·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 | 第46页 |
·提高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 | 第46-47页 |
·简化和规范税务行政审批手续 | 第47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中小企业法律支持体系不完善 | 第47页 |
·金融扶持不够 | 第47-48页 |
·社会服务网络不完善 | 第48页 |
·中小企业整体支持政策有待完善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目标模式 | 第49-55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的目标 | 第49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9-51页 |
·统一性原则 | 第50页 |
·公平性原则 | 第50-51页 |
·法制化原则 | 第51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行为选择 | 第51-53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行为选择的方向 | 第51-52页 |
·政府政策行为的选择框架 | 第52-53页 |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模式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实现的对策 | 第55-68页 |
·制定和完善吉林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 | 第55-57页 |
·实行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 第57-59页 |
·财政政策 | 第57-58页 |
·税收政策 | 第58-59页 |
·加大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 第59-60页 |
·建立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60-63页 |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模式 | 第60-61页 |
·建立吉林省中小企业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第61-63页 |
·鼓励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 | 第63-64页 |
·整合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力量 | 第64-66页 |
·建立科技共享机制 | 第64页 |
·建立中小企业的市场信息网络 | 第64-65页 |
·构建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 | 第65页 |
·设立教育和培训中心,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 第65-66页 |
·成立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 | 第66页 |
·引进和培训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