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静乐庙堂乐班的调查与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2-18页 |
| 第一章 乐班概述 | 第18-27页 |
| ·乐班的生存土壤—地理人文背景 | 第18-19页 |
| ·乐班的历史 | 第19-20页 |
| ·乐班的艺人 | 第20-23页 |
| ·乐班代传谱系及现在乐班成员 | 第20-22页 |
| ·艺人小传 | 第22页 |
| ·艺人身份地位 | 第22-23页 |
| ·乐班曲谱的传承 | 第23-24页 |
| ·乐班活动情况及联系方式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乐班经济收入 | 第27-31页 |
| ·乐班经济收入、分配与支出 | 第27页 |
| ·乐班的个人收入清单 | 第27-28页 |
| ·相关经济参照 | 第28页 |
| ·一场仪式的收入与分配 | 第28-29页 |
| ·艺人的家庭收入与支出 | 第29页 |
| ·庙堂乐班与当地其它音乐班社经济收入的比较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乐班的生存载体—礼俗仪式 | 第31-41页 |
| ·丧葬仪式 | 第32-36页 |
| ·寺庙开光 | 第36-37页 |
| ·打平安会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乐班的物质构成—音乐本体的分析 | 第41-49页 |
| ·乐器 | 第41-44页 |
| ·主奏乐器 | 第41-43页 |
| ·法器 | 第43-44页 |
| ·乐队组合形式 | 第44-45页 |
| ·静乐庙堂乐班编制 | 第44页 |
| ·乐队基本演奏形式 | 第44-45页 |
| ·音乐曲目考察 | 第45-49页 |
| ·音乐曲目类别 | 第45-46页 |
| ·静乐庙堂音乐的音阶,调系统 | 第46-47页 |
| ·音乐板式 | 第47页 |
| ·音乐曲体的主要类型 | 第47-48页 |
| ·音乐曲式结构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静乐庙堂音乐与五台山庙堂音乐的比较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静乐庙堂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发展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114页 |
| 1. 乐班常用乐曲谱例 | 第56-98页 |
| 2. 田野调查提纲 | 第98-106页 |
| 3. 采风照片 | 第106-110页 |
| 4. 静乐地图 | 第110-11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7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