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史论文--中国论文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文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序言第7-8页
第一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研究意义与背景第8-12页
 第1节 研究意义第8-9页
 第2节 创作背景第9-10页
 第3节 历史背景第10-11页
 第4节 艺术背景第11-12页
第二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代特征第12-22页
 第1节 政治的倾向性第13-16页
  (1) 艺术与政治的统一第13-14页
  (2) 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第14-15页
  (3) 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第15-16页
 第2节 历史的革命性第16-21页
  (1) 艺术创作来源生活第16-17页
  (2) “三大法宝”的体现第17-19页
   统一战线第17-18页
   武装斗争第18-19页
   党的建设第19页
  (3) 重大历史事件表现第19-21页
   党的诞生第20页
   秋收起义第20页
   遵义会议第20-21页
 第3节 主题的鲜明性第21-22页
第三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文学特征第22-42页
 第1节 体裁的丰富性第22-26页
  (1) 民歌歌曲体现民间特色第22-23页
  (2) 革命歌曲表现群众基础第23-24页
  (3) 毛主席诗词展现文化底蕴第24-25页
  (4) 新创作歌曲增强时代气息第25-26页
 第2节 艺术的逻辑性第26-28页
  (1) 遵循历史轨迹第26页
  (2) 符合审美心理第26-27页
  (3) 顺应情感起伏第27-28页
 第3节 语言的流畅性第28-30页
  (1) 语言精炼,通俗易懂第28-29页
  (2) 地方语言,灵活使用第29-30页
  (3) 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第30页
 第4节 韵辙的灵活性第30-33页
  (1) 采用整段词押韵第31页
  (2) 采用转换韵押韵第31-32页
  (3) 采用隔句来押韵第32-33页
 第5节 形式的多样性第33-36页
  (1) 歌词的表现形式第33-35页
  (2) 歌词的结构形式第35-36页
 第6节 手法的多元性第36-41页
  (1)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第36-37页
  (2) 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升华作品的主题意境第37-41页
 第7节 音乐文学的基石性第41-42页
第四章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社会效应第42-46页
 第1节 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第42-43页
 第2节 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第43-44页
 第3节 鼓舞了中华民族士气第44-45页
 第4节 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注释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田汉的歌词创作与歌词美学意义
下一篇:音乐文学形象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