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

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荒诞意识及其呈现方式的比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 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的荒诞意识之比较第13-28页
 一、什么是荒诞意识第13-14页
 二、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第14-17页
  (一)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第14-16页
  (二) 残雪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第16-17页
 三、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的成因第17-21页
  (一) 家庭因素第17-19页
  (二) 社会因素第19页
  (三) 文化因素第19-21页
 四、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的异同第21-28页
  (一) 相同之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第21-23页
  (二) 不同之处第23-26页
   1. 大框架的荒诞、细节的真实与框架、细节的双重荒诞第23-25页
   2. 荒诞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第25-26页
  (三) 产生异同的原因第26-28页
第二部分 卡夫卡与残雪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呈现方式之比较第28-53页
 一、荒诞的人物形象维度之比较第28-35页
  (一) 相同点——符号型人物第28-32页
   1. 失去身份的主人公第29-30页
   2. 亲情淡漠的配角第30-32页
  (二) 不同点第32-35页
   1. 卡夫卡——弱者的抗争第32-33页
   2. 残雪——窥视与反窥视的冷漠图景第33-35页
 二、荒诞的语言维度之比较第35-42页
  (一) 共同的语言观——对语言的不信任态度第35-37页
  (二) 不同的表现方式第37-41页
   1. 卡夫卡小说的语言——冷静、客观外壳下的荒诞第37-39页
   2. 残雪小说的语言——梦呓式的双重荒诞第39-41页
  (三) 产生异同的原因第41-42页
   1. 卡夫卡——“从摇篮里抱走了别人的孩子”第41-42页
   2. 残雪的独特写作方式——自动写作第42页
 三、荒诞的意象维度之比较第42-53页
  (一) 相同点第43-50页
   1. 封闭的空间意象——“城堡”\“小屋”第43-46页
   2. 怪异的动物意象——“甲虫”、“猴子”\恶心的虫子第46-50页
  (二) 不同点第50-53页
   1. 意象的现实性与梦幻性第50-51页
   2. 意象的分散性与系统性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注释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东正教思想
下一篇:被遗忘的声明--中国学界接受巴赫金过程中忽略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