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敏感特征的网络钓鱼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网络钓鱼攻击的现状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论文的组织框架 | 第14-15页 |
2 网络钓鱼攻击分析 | 第15-27页 |
·网络钓鱼攻击相关概念 | 第15页 |
·网络钓鱼攻击技术手段 | 第15-20页 |
·虚假网址 | 第15-17页 |
·由漏洞触发的网络钓鱼攻击 | 第17-19页 |
·重定向网络钓鱼 | 第19页 |
·恶意代码 | 第19-20页 |
·社会工程学攻击 | 第20-21页 |
·社会工程学攻击的概念 | 第20页 |
·社会工程学模型 | 第20-21页 |
·国内外网络钓鱼防范工具 | 第21-25页 |
·网络钓鱼攻击流程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用户行为的网络钓鱼模型 | 第27-36页 |
·动机行为模型 | 第27-30页 |
·动机行为内因分析 | 第28-29页 |
·网络用户的动机行为分析 | 第29页 |
·网络钓鱼攻击的动机模型 | 第29-30页 |
·信任模型的建立和维持 | 第30-33页 |
·信任关系的建立—习惯 | 第30-32页 |
·信任的维持—敏化 | 第32-33页 |
·网络钓鱼行为模型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网络钓鱼网站的检测方法 | 第36-47页 |
·基于敏感特征的网络钓鱼攻击检测流程 | 第36-37页 |
·URL拦截 | 第37-38页 |
·敏感特征的提取 | 第38-43页 |
·提取URL的敏感特征 | 第38-39页 |
·提取Web页面的敏感特征 | 第39-41页 |
·URL页面敏感特征 | 第41-43页 |
·网站页面敏感特征的检测 | 第43-45页 |
·敏感特征值函数 | 第43-44页 |
·网络钓鱼网站的识别 | 第44-45页 |
·检测方法的评价和小结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网络钓鱼攻击的防范建议 | 第47-50页 |
·警示特征的选取 | 第47-48页 |
·网络钓鱼攻击要素 | 第47-48页 |
·警示特征 | 第48页 |
·网络钓鱼攻击的防范建议 | 第48页 |
·网络钓鱼检测方法的改进建议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