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罚金刑概述 | 第8-17页 |
一、罚金刑的概念与特征 | 第8-9页 |
二、罚金刑的理论依据 | 第9-11页 |
三、罚金刑的利弊分析 | 第11-14页 |
(一) 罚金刑存在之必要性、合理性 | 第11-13页 |
(二) 罚金刑之弊端 | 第13-14页 |
四、我国罚金刑制度 | 第14-17页 |
(一) 我国罚金刑的地位 | 第14页 |
(二) 我国罚金刑的数量 | 第14页 |
(三) 我国罚金刑的适用范围 | 第14-15页 |
(四) 我国罚金刑的适用方式 | 第15页 |
(五) 我国罚金刑的数额的确定 | 第15页 |
(六) 我国罚金刑的执行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罚金刑的现实困境 | 第17-24页 |
一、适用率因观念差异、地区差异落差较大 | 第17页 |
二、罚金刑的裁判混乱 | 第17-19页 |
(一) 裁判数额不均衡 | 第17-18页 |
(二) 裁判适用不恰当 | 第18-19页 |
(三) 裁判比例不科学 | 第19页 |
三、"先缴后判"的不规范做法成为常态 | 第19-20页 |
四、罚金刑的执行难造成罚如空判 | 第20-23页 |
(一) 执行主体混乱 | 第21页 |
(二) 强制缴纳、随时追缴措施处于虚置状态 | 第21-22页 |
(三) 罚金刑执结率过低 | 第22-23页 |
五、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罚金刑适用司法机制的创新——罚金刑困境根治的治标之举 | 第24-31页 |
一、树立科学的罚金刑观念 | 第24-25页 |
二、根据立法精神,努力规范量刑 | 第25-26页 |
三、增设罚金刑易科制度 | 第26-28页 |
四、完善执行制度 | 第28-31页 |
(一) 明确执行主体 | 第28页 |
(二) 建立罚金刑执行中的财产制度 | 第28-29页 |
(三) 运用减刑、假释手段,促进财产刑的执行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罚金刑的刑事立法完善——罚金刑困境根治的治本之举 | 第31-42页 |
一、扩展适用范围 | 第31-33页 |
二、改革适用方式 | 第33-36页 |
(一) 将必并制为主方式转变为必并制为辅 | 第35页 |
(二) 将选科制作为我国罚金刑的主要适用方式 | 第35页 |
(三) 适当扩大单科罚金制 | 第35-36页 |
三、完善数额规定 | 第36-39页 |
(一) 减少无限额罚金制 | 第37-38页 |
(二) 合理规定限额罚金制处罚幅度 | 第38页 |
(三) 引进日额罚金制 | 第38-39页 |
(四) 明确自由刑与罚金刑比值关系 | 第39页 |
四、建立罚金刑缓刑制度 | 第39-41页 |
五、关于未成年人罚金刑的立法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