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刑法司法解释理论分析 | 第9-23页 |
一、刑法司法解释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一) 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 | 第9-10页 |
(二) 刑法司法解释的对象 | 第10-11页 |
(三) 刑法司法解释的目的 | 第11页 |
(四) 刑法司法解释的效力 | 第11-12页 |
二、刑法司法解释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一) 主体法定性 | 第12页 |
(二) 对象特定性 | 第12-13页 |
(三) 权限限制性 | 第13页 |
(四) 效力普遍性 | 第13页 |
(五) 解释抽象性 | 第13-14页 |
三、刑法司法解释原则 | 第14-16页 |
(一) 合法解释原则 | 第14页 |
(二) 严格解释原则 | 第14-15页 |
(三) 合理解释原则 | 第15-16页 |
(四) 系统解释原则 | 第16页 |
四、刑法司法解释方法 | 第16-19页 |
(一) 扩张解释 | 第17页 |
(二) 文义解释 | 第17-18页 |
(三) 系统解释 | 第18-19页 |
(四) 原意解释 | 第19页 |
五、刑法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的关系 | 第19-20页 |
六、刑法司法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一)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司法解释的指导 | 第20-21页 |
(二)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司法解释的制约 | 第21页 |
(三) 刑法司法解释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修正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现状评析 | 第23-30页 |
一、刑法司法解释工作成果概述 | 第23-24页 |
二、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一) 主体呈现多元化现象 | 第24-25页 |
(二) 刑法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严重 | 第25-26页 |
(三) “两高”司法解释效力冲突 | 第26页 |
(四) 解释形式混乱 | 第26-27页 |
(五) 解释程序随意 | 第27-28页 |
(六) 解释效力存在缺陷 | 第28页 |
(七) 解释缺乏监督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改革和完善刑法司法解释工作的构想 | 第30-38页 |
一、加强立法和立法解释工作 | 第30-31页 |
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解释,防止越权解释 | 第31-32页 |
(一) 禁止作出超出刑法规范的解释 | 第31-32页 |
(二) 废止刑法司法解释中有关罪行的解释 | 第32页 |
三、建立一元二级的刑法司法解释模式 | 第32-35页 |
(一) 刑法司法解释模式之争 | 第32-33页 |
(二) 建立一元二级刑法司法解释模式 | 第33-35页 |
四、加强对刑法司法解释的监督 | 第35-36页 |
(一) 立法机构要加强对司法解释工作的监督 | 第35页 |
(二) 司法解释机关要加强自律,自觉监督司法解释的质量 | 第35页 |
(三) 建立事先审查和事后备案制度 | 第35-36页 |
(四) 加强普通民众的制作参与 | 第36页 |
(五) 加大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 | 第36页 |
五、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解释权 | 第36-38页 |
(一) 禁止行政机关参与制定刑法司法解释 | 第37页 |
(二) 禁止最高司法机关内部机构以自己名义制发刑法司法解释 | 第37页 |
(三) 禁止地方司法机关发布刑法司法解释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