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维视觉重构系统标定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三维重构技术概述第11-16页
     ·三维重构的几种方法第12-16页
     ·三维重构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页
   ·基于结构光的三维重构技术概述第16-19页
     ·基于结构光的三维重构技术研究现状第16-17页
     ·基于结构光的三维视觉重构系统标定技术现状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0-22页
第2章 系统标定原理分析及总体设计第22-32页
   ·引言第22页
   ·传统的三维重构系统结构及其标定第22-24页
   ·本文采用的重构系统结构及其标定原理第24-26页
     ·系统结构及标定原理第24-26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6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26-31页
     ·系统硬件的选择第26-29页
     ·硬件位置关系配置第29页
     ·系统流程设计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角点检测第32-46页
   ·引言第32页
   ·角点检测算法概述第32-34页
     ·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角点检测算法第33页
     ·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角点检测算法第33-34页
   ·现有角点检测算法分析第34-38页
     ·通用角点检测算法第34-36页
     ·棋盘格图像角点专用检测算法第36-38页
   ·一种新的棋盘格图像内外角点检测算法第38-42页
     ·角点初定位第38-39页
     ·角点检测算子第39-41页
     ·亚像素级角点定位第41-42页
   ·算法实现及实验第42-45页
     ·算法的实现第42页
     ·实验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摄像机标定第46-67页
   ·引言第46页
   ·摄像机模型第46-51页
     ·摄像机标定中常用的坐标系第46-48页
     ·线性模型第48-49页
     ·非线性模型第49-51页
     ·摄像机标定的参数第51页
   ·摄像机标定方法第51-54页
     ·摄像机标定方法的分类第51-53页
     ·现有标定方法分析第53-54页
   ·基于并联机构的摄像机线性标定方法第54-63页
     ·一阶径向畸变摄像机模型第54-57页
     ·虚拟三维靶标的构造第57-59页
     ·基于交比不变性求解一阶径向畸变系数第59-61页
     ·其余参数的标定第61-63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3-66页
     ·数字仿真实验第63-64页
     ·真实实验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结构光平面标定第67-76页
   ·引言第67页
   ·标定靶标的设计第67-68页
   ·结构光的设计第68-69页
   ·光平面的标定第69-72页
     ·标定原理第69-71页
     ·基于并联机构的全场光平面的标定第71-72页
   ·实验与误差分析第72-75页
     ·结构光平面的标定第72-74页
     ·影响系统精度的因素及误差分析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约束全景漫游的大规模地形建模及绘制效率优化
下一篇:模糊C-均值聚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