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12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的目的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五节 主要内容框架、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一、主要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西藏乡镇企业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 第17-31页 |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含义与特征 | 第17-18页 |
一、乡镇企业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乡镇企业的特征 | 第18页 |
第二节 西藏乡镇企业发展历程 | 第18-26页 |
一、萌芽阶段(1965年—1977年) | 第18-19页 |
二、恢复、发展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阶段(1978年—1983年) | 第19-21页 |
三、起步阶段(1984年—1991年) | 第21-22页 |
四、发展阶段(1992年—1998年) | 第22-23页 |
五、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 第23-26页 |
第三节 西藏乡镇企业的地位及其历史意义 | 第26-31页 |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化了西藏农村产业结构 | 第26-27页 |
二、乡镇企业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 第27页 |
三、乡镇企业是吸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 第27-28页 |
四、乡镇企业是推进西藏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 第28-29页 |
五、乡镇企业的发展为西藏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 第29页 |
六、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29页 |
七、乡镇企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 第29-30页 |
八、乡镇企业是保持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 第30页 |
九、乡镇企业成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第一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一、企业整体素质偏低 | 第31-32页 |
二、数量少规模小布局分散 | 第32-33页 |
三、资金短缺 | 第33-34页 |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4页 |
五、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较低 | 第34-35页 |
六、外部发展环境较差 | 第35页 |
第二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一、思想观念陈旧 | 第36-37页 |
二、投融资渠道不畅 | 第37-38页 |
三、产品科技含量低 | 第38页 |
四、人才匮乏 | 第38-39页 |
五、产权制度缺陷 | 第39页 |
六、管理水平低下 | 第39-40页 |
七、企业目标层次低 | 第40页 |
八、基础设施滞后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是推动西藏农村经济 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41-52页 |
第一节 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 第41-43页 |
一、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含义 | 第41-42页 |
二、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 | 第43-44页 |
一、基于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 第43页 |
二、基于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 | 第44-49页 |
一、历史机遇 | 第44-45页 |
二、特色资源优势 | 第45-47页 |
三、政策优势 | 第47页 |
四、发展中的后发优势 | 第47-48页 |
五、地缘优势 | 第48-49页 |
第四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49-52页 |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9页 |
二、企业规模适度原则 | 第49-50页 |
三、西藏特色原则 | 第50-51页 |
四、创新原则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构建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体系 | 第52-65页 |
第一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内部支撑体系 | 第52-62页 |
一、观念创新战略 | 第52-53页 |
二、技术创新战略 | 第53-54页 |
三、人才战略 | 第54-56页 |
四、制度创新战略 | 第56-57页 |
五、科学融资战略 | 第57-59页 |
六、品牌战略 | 第59-61页 |
七、对外开放战略 | 第61-62页 |
第二节 西藏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 | 第62-65页 |
一、政策支持战略 | 第62-63页 |
二、政府引导战略 | 第63-6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