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文献综述第7-14页
第一章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基本涵义及其重要意义第14-21页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基本涵义第14-19页
  (一) 高校辅导员的含义及其发展第14-18页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培养的含义第18-19页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第19-21页
  (一)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第19-20页
  (二) 锻炼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第20页
  (三) 维护高校稳定的必然要求第20-21页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整体构成第21-29页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构成依据第21-23页
  (一) 辅导员的地位第21-22页
  (二) 辅导员的职责第22-23页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构成要素第23-29页
  (一) 思想道德素质第24-25页
  (二) 科学文化素质第25-26页
  (三) 能力素质第26-27页
  (四) 身心素质第27-29页
第三章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第29-36页
 一、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成效显著第29-31页
  (一) 高度重视素质培养第29页
  (二) 建立素质培养的规章制度第29-30页
  (三) 成立专门的培养机构第30-31页
  (四) 辅导员素质不断提升第31页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3页
  (一) 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第31-32页
  (二) 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第32页
  (三) 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第32-33页
  (四) 培养执行力度不够第33页
  (五) 培养时间不足第33页
 三、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33-36页
  (一) 社会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第33-34页
  (二) 高校深化改革中政策短缺的影响第34页
  (三) 辅导员队伍自身认识误差的影响第34-36页
第四章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对策思考第36-46页
 一、明确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目标第36-38页
  (一) 新进入职阶段目标第36-37页
  (二) 日常工作阶段目标第37-38页
  (三) 提升阶段目标第38页
 二、建立辅导员素质培养机制第38-41页
  (一) 准入机制第38-39页
  (二) 管理机制第39-40页
  (三) 评价机制第40-41页
  (四) 发展机制第41页
 三、拓展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途径第41-43页
  (一) 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第41-42页
  (二) 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工作技能第42页
  (三) 通过学术交流加强理论基础第42-43页
  (四) 通过组建团队促进素质提升第43页
 四、优化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环境第43-46页
  (一)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43-44页
  (二) 创造舒适的培养条件第44-45页
  (三) 给予温暖的人文关怀第45-46页
注释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研究
下一篇: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