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结果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22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犯罪结果的概念 | 第24-45页 |
第一节 关于犯罪结果的称谓 | 第24-28页 |
一、我国刑法有关"结果"的规定 | 第24-25页 |
二、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结果的称谓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中外犯罪结果概念概览 | 第28-34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犯罪结果概念 | 第28-30页 |
二、前苏联犯罪结果概念 | 第30-32页 |
三、我国犯罪结果概念 | 第32-33页 |
四、简单的评析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界定犯罪结果的前提及基础 | 第34-37页 |
一、界定犯罪结果不能脱离刑法规定 | 第34-35页 |
二、界定犯罪结果不能违背立法宗旨 | 第35-36页 |
三、界定犯罪结果不能与哲学上"结果"基本含义相悖 | 第36-37页 |
第四节 犯罪结果的内涵及特政 | 第37-45页 |
一、犯罪结果的内涵 | 第37-39页 |
二、犯罪结果的特征 | 第39-40页 |
三、关于主观结果与危险结果的论说 | 第40-45页 |
第二章 犯罪结果的分类 | 第45-56页 |
第一节 犯罪结果分类应当坚持的基本的前提 | 第45页 |
第二节 我国现有犯罪结果的分类及评析 | 第45-52页 |
一、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 第46-47页 |
二、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 第47-49页 |
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 第49-50页 |
四、普通结果与加重结果 | 第50-52页 |
第三节 犯罪结果的应有分类 | 第52-56页 |
一、逻辑结果和现实结果 | 第52-53页 |
二、成立结果与形态结果 | 第53页 |
三、单一结果与复合结果 | 第53-56页 |
第三章 犯罪结果与犯罪构成 | 第56-87页 |
第一节 关于犯罪构成的必要论说 | 第56-63页 |
一、犯罪构成的属性 | 第56-59页 |
二、犯罪构成的功能 | 第59-60页 |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行为 | 第60-61页 |
四、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要件 | 第61-63页 |
第二节 犯罪结果与犯罪构成各要件之间的关系 | 第63-82页 |
一、犯罪结果与犯罪客体要件 | 第63-70页 |
二、犯罪结果与犯罪客观要件 | 第70-71页 |
三、犯罪结果与犯罪主体要件 | 第71-73页 |
四、犯罪结果与犯罪主观要件 | 第73-79页 |
五、犯罪结果与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 第79-82页 |
第三节 犯罪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 第82-87页 |
一、理论界关于犯罪结果地位的观点及主要理由 | 第82-83页 |
二、对犯罪结果地位之观点的评析 | 第83-87页 |
第四章 犯罪结果与犯罪形态 | 第87-112页 |
第一节 犯罪完成与否的判断主体 | 第87-88页 |
第二节 犯罪结果与犯罪既遂 | 第88-104页 |
一、通说的圆融 | 第89-90页 |
二、通说所面临的尴尬 | 第90-98页 |
三、对犯罪既遂标准的重新思考 | 第98-103页 |
四、"犯罪目的实现说"可否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 第103-104页 |
第三节 犯罪结果与犯罪未完成形态 | 第104-112页 |
一、犯罪结果与犯罪未遂 | 第104-110页 |
二、犯罪结果与犯罪中止 | 第110页 |
三、犯罪结果与犯罪预备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犯罪结果与罪数形态 | 第112-140页 |
第一节 犯罪结果与罪数判断标准 | 第112-119页 |
一、罪数标准诸观点概论 | 第112-117页 |
二、犯罪结果能否作为罪数判断标准的再思考 | 第117-119页 |
第二节 犯罪结果与结果加重犯 | 第119-127页 |
一、结果加重犯的概念 | 第120-121页 |
二、犯罪结果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条件 | 第121-124页 |
三、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 第124-127页 |
第三节 犯罪结果与想象竞合犯 | 第127-133页 |
一、想象竞合犯之数结果之间的关系 | 第127-128页 |
二、想象竞合犯是一罪还是数罪 | 第128-131页 |
三、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 | 第131-133页 |
第四节 犯罪结果与连续犯 | 第133-136页 |
一、连续犯之数结果之间的关系 | 第134-135页 |
二、连续犯的法律本质及处罚原则 | 第135-136页 |
第五节 犯罪结果与转化犯 | 第136-140页 |
一、转化犯概念诸观点概览 | 第136-137页 |
二、犯罪结果与转化犯构成特征 | 第137-140页 |
第六章 犯罪结果与大陆法系客观处罚条件 | 第140-151页 |
第一节 丢失枪支不报罪之"造成严重后果"地位探讨 | 第140-142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客观处罚条件概述 | 第142-147页 |
一、客观处罚条件的含义和地位概述 | 第142-144页 |
二、对客观处罚条件可借鉴性的考察 | 第144-147页 |
第三节 "造成严重后果"与犯罪结果 | 第147-149页 |
第四节 犯罪结果与客观处罚条件的关系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