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4-24页 |
一、公司法的判例法方法理解及澄清 | 第14-16页 |
(一) 判例法方法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判例法方法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5-16页 |
二、判例法与公司法的联系性 | 第16-20页 |
(一) 公司法与判例法的灵活性契合 | 第16-17页 |
(二) 公司法与判例法的效益性契合 | 第17-19页 |
(三) 公司法与判例法的包容性契合 | 第19-20页 |
三、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一) 本文撰写的基本思路 | 第20-22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西方公司法从起源到差异化发展 | 第24-52页 |
一、早期公司法的历史考察 | 第24-38页 |
(一) 古罗马时期的早期形式 | 第25-29页 |
(二)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第29-32页 |
(三) 近代英国公司法发展 | 第32-38页 |
二、现代公司法的差异化发展 | 第38-47页 |
(一) 差异化发展概说 | 第38-40页 |
(二) 三个方面的例证分析 | 第40-46页 |
(三) 差异化发展的结论 | 第46-47页 |
三、差异化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 第47-52页 |
(一) 短期继续分化 | 第47-49页 |
(二) 长期发展上的最终统一 | 第49-50页 |
(三) 机会和困惑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判例法下英美公司法的良性发展和竞争优势 | 第52-85页 |
一、判例法下的公司法制度发展和创制 | 第52-61页 |
(一) 公司自身法律地位的确立 | 第53-56页 |
(二)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问题 | 第56-59页 |
(三) 小股东的法律保护问题 | 第59-61页 |
二、公司法判例法制度的成文化演进 | 第61-70页 |
(一) 判例法制度的成文化演进概述 | 第61-62页 |
(二) 英国董事义务的成文法化 | 第62-68页 |
(三) 董事义务成文化演进的意义及影响 | 第68-70页 |
三、激烈竞争中判例法方法的优势 | 第70-85页 |
(一) 美国各州之间公司法的竞争 | 第71-75页 |
(二) 欧洲公司法竞争的起始 | 第75-81页 |
(三) 主要大陆法国家公司法改革趋势 | 第81-85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法运用判例法方法的基础、基本目的及原则 | 第85-121页 |
一、我国公司法运用判例法方法的基础 | 第85-100页 |
(一) 我国判例法方法的历史基础 | 第85-92页 |
(二) 推行判例法方法的现实基础 | 第92-100页 |
二、公司法运用判例法方法的基本目的 | 第100-110页 |
(一) 提高我国公司法的区域竞争性 | 第100-104页 |
(二) 完善公司法的体系 | 第104-107页 |
(三) 增强公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 第107-110页 |
三、公司法运用判例法方法的基本原则 | 第110-121页 |
(一) 整体协调原则 | 第110-113页 |
(二) 相对辅助原则 | 第113-117页 |
(三) 相对基础原则 | 第117-121页 |
第五章 我国公司法运用判例法方法的具体问题 | 第121-143页 |
一、法官的特殊性 | 第121-127页 |
(一) 法官与公司法"品牌" | 第122-124页 |
(二) 自由裁量权的特别限制 | 第124-125页 |
(三) 公司法制度构建中的重要效应 | 第125-127页 |
二、相关判例汇编 | 第127-132页 |
(一) 英美相关判例汇编介绍 | 第127-129页 |
(二) 相关案件的判例援引方法 | 第129-130页 |
(三) 判例汇编的现代化发展 | 第130-132页 |
三、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推进判例的司法运用 | 第132-143页 |
(一) 立足和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 第133-134页 |
(二) 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判例推进判例法方法运用 | 第13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