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车桥耦合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桥梁-车辆振动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冲击系数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车桥耦合模型 | 第18-37页 |
·分布参数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 | 第18-21页 |
·基本弯曲振动方程 | 第18页 |
·桥梁模型 | 第18-21页 |
·车桥耦合模型 | 第21-30页 |
·忽略车轮质量的匀速移动质量车与桥耦合模型 | 第21-22页 |
·忽略轮胎阻尼的1/4 车与桥耦合模型 | 第22-24页 |
·忽略轮胎阻尼的双轴半车与桥耦合模型 | 第24-27页 |
·考虑轮胎阻尼的三轴半车与桥耦合模型 | 第27-30页 |
·汽车模型的选取 | 第30-32页 |
·求解车桥耦合模型的NEWMARK法 | 第32-36页 |
·Newmark 方法的简介 | 第33-35页 |
·Newmark 法求解的具体步骤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实测连续梁桥汽车冲击系数试验及数值研究 | 第37-57页 |
·三跨连续梁桥冲击系数试验方法 | 第37-41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构动力特性 | 第39-41页 |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的冲击系数 | 第41-43页 |
·实测连续梁桥冲击系数试验资料 | 第43-52页 |
·连续梁桥实测冲击系数及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实测连续梁桥冲击系数的Spss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45-48页 |
·一元非线性回归公式的改进 | 第48-49页 |
·改进后的非线性回归公式与各国规范比较 | 第49-50页 |
·改进后的非线性回归公式与实测结果比较 | 第50页 |
·考虑跨径、频率和车速的多元线性回归公式 | 第50-52页 |
·新欣南通济二桥汽车冲击系数分析 | 第52-56页 |
·工程概况 | 第52-53页 |
·实测冲击系数 | 第53-55页 |
·回归公式与实测冲击系数比较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破损连续梁桥汽车冲击系数 | 第57-66页 |
·破损连续梁桥频率变化 | 第57-60页 |
·不同跨径位置破损下的频率 | 第57-59页 |
·不同破损程度下的频率 | 第59-60页 |
·破损连续梁桥汽车冲击系数 | 第60-64页 |
·不同破损程度下的冲击系数(v=40km/h) | 第60-63页 |
·不同跨径位置破损下的冲击系数(v=40km/h) | 第63-64页 |
·阻尼变化情况下的汽车冲击系数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乔木湾大桥汽车冲击系数研究 | 第66-80页 |
·乔木湾大桥 | 第66-70页 |
·工程概况 | 第66-67页 |
·乔木湾大桥主跨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7-68页 |
·乔木湾大桥模态分析 | 第68-70页 |
·神经网络对通车后的损伤程度鉴定 | 第70-73页 |
·Simulink 模型概念 | 第70页 |
·整体破坏下不同损伤程度的结构基频 | 第70-71页 |
·Simulink 整体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局部破损截面下的损伤程度鉴定 | 第72-73页 |
·乔木湾大桥的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 | 第73-79页 |
·实测动态挠度曲线及冲击系数 | 第73-77页 |
·数值模拟的动态挠度曲线及冲击系数 | 第77-78页 |
·冲击系数实测值、模拟值与回归值比较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0-81页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80页 |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