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移模”施工技术的发展 | 第9-50页 |
| ·国内外“移模”的发展概况 | 第9-23页 |
| ·国外MSS 造桥机(文献[1]~[6]) | 第9-14页 |
| ·中国公路桥梁《移模》工法的发展参考文献[7-30] | 第14-19页 |
| ·中国铁路桥梁《移模》工法。参考文献[31-39] | 第19页 |
| ·MSS 造桥机的制造 | 第19-23页 |
| ·珠江黄埔大桥MSS62.5 工程实践(参考文献[21]~[30]) | 第23-46页 |
| ·工程概况 | 第23页 |
| ·62.5m 梁预应力设计特点 | 第23-29页 |
| ·武汉通联MSS62.5 造桥机 | 第29-39页 |
| ·62.5m 桥跨经济分析 | 第39-41页 |
| ·工期 | 第41-46页 |
| ·MSS 工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 ·桥梁设计 | 第46页 |
| ·造桥机设计 | 第46-49页 |
| ·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49-50页 |
| ·课题的由来 | 第49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49页 |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49-50页 |
| 第二章 大跨径连续梁的分块逐孔施工 | 第50-78页 |
| ·等高梁的跨径突破 | 第50-57页 |
| ·现状 | 第50-51页 |
| ·几座典型等高梁情况简介如[图2-1] ~[图2-4] | 第51-57页 |
| ·“移模”分块逐孔施工的雏形 | 第57-71页 |
| ·贝雷移模分块施工的历史[38]- [39]。如[表2-2] | 第57-63页 |
| ·广东肇庆大桥北引桥(800m) | 第63-67页 |
| ·广东韶关五里亭大桥 | 第67-71页 |
| ·大跨径连续梁CMSSP 造桥机 | 第71-78页 |
| ·跨径(L)-用钢量(G)曲线 | 第71-72页 |
| ·MSS62.5 造桥机存在的问题 | 第72-73页 |
| ·六四军用桁架梁 | 第73页 |
| ·“CMSSP70”造桥机 | 第73-78页 |
| 第三章 70m 连续梁设计的优化 | 第78-106页 |
| ·赣州赣江大桥工程概况 | 第78-80页 |
| ·CMSSP 方案的提出 | 第80-87页 |
| ·分块施工长度的选择 | 第87-96页 |
| ·不同施工方法弯矩比较 | 第88-9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页 |
| ·分块长度的确定 | 第93-96页 |
| ·分块施工预应力设计 | 第96-102页 |
| ·成桥强度验算 | 第102-105页 |
| ·施工阶段 | 第102-104页 |
| ·成桥阶段 | 第104-105页 |
| ·上部构造经济分析 | 第105-10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11页 |
| ·研究结论 | 第106页 |
| ·九江大桥北引桥“移模”方案 | 第106-107页 |
|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107-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 附录A 分块施工长度计算结果 | 第114-118页 |
| 附录B 成桥结构强度验算结果 | 第118-124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