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花后氮素养分和品质的动态模拟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导论第8-13页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进展第8-12页
     ·作物生长模拟概述第8-9页
     ·麦类作物氮素养分和品质模拟的研究进展第9-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3-15页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第13页
   ·试验设计第13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3-14页
   ·建模与检验第14-15页
3 大麦花后氮素吸收和转移的动态模拟第15-40页
   ·模型描述第15-24页
     ·花后土壤氮素养分供应模拟第15-16页
     ·叶片花后氮素含量与运转模拟第16-17页
       ·叶片干物重变化的模拟第16页
       ·叶片含氮率模拟第16-17页
       ·叶片氮素积累量的动态模拟第17页
       ·叶片氮素转移量的动态模拟第17页
     ·籽粒花后氮素含量的模拟第17-19页
       ·籽粒干物重变化的模拟第17-18页
       ·籽粒含氮率模拟第18页
       ·籽粒氮素积累量的动态模拟第18-19页
     ·茎鞘花后氮素含量与运转模拟第19-21页
       ·茎鞘干物重变化的模拟第19-20页
       ·茎鞘含氮率模拟第20-21页
       ·茎鞘氮素积累量的动态模拟第21页
       ·茎鞘氮素转移量的动态模拟第21页
     ·芒、穗轴花后氮素含量与运转模型第21-23页
       ·芒、穗轴干物重变化的模拟第21-22页
       ·芒、穗轴含氮率模拟第22页
       ·芒、穗轴氮素积累量的动态模拟第22-23页
       ·芒、穗轴氮素转移量的动态模拟第23页
     ·各器官氮转移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第23-24页
   ·遗传参数的确定与模型的检验第24-40页
4 大麦品质形成的模拟第40-48页
   ·模型的假设与描述第40-43页
     ·籽粒蛋白质积累模型第41页
     ·千粒重模拟模型第41-43页
   ·品种遗传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检验第43-46页
     ·品种遗传参数的确定第43页
     ·模型的检验第43-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附录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地上部植株形态结构模型及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