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2页 |
1 女性主义理论概述 | 第12-21页 |
·女性主义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女性主义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女性主义与科学传播的联系 | 第14-15页 |
·科学传播的含义 | 第15-18页 |
·科学的含义 | 第15-16页 |
·科学传播的含义 | 第16-17页 |
·在中小学进行科学传播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 第18-21页 |
·学生形成性别平等的科学观念对其终身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18-19页 |
·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的必然性 | 第19-21页 |
2 我国中小学科学传播现状研究 | 第21-26页 |
·科学中性别概念现状 | 第21-22页 |
·在中小学进行科学传播的科学概念 | 第21页 |
·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的认识性别概念的缺失 | 第21-22页 |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女性的边缘化 | 第22-23页 |
·科学传播中对女性的忽视 | 第23-24页 |
·重庆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抽样调研的背景 | 第24页 |
·对抽样调研的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3 影响中小学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的因素 | 第26-30页 |
·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科目的设置及课时安排及其实际情况 | 第26-27页 |
·对女性科学成就的宣传 | 第27-28页 |
·科学传播的男性化 | 第28-30页 |
4 保障科学传播性别平等的措施探索 | 第30-37页 |
·我国的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 第30-33页 |
·国家保证学生受到正确的科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 第33-37页 |
·从国家制度上高度保证科学传播的公正性 | 第33-34页 |
·从社会层面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 | 第34-35页 |
·从个人、家庭层面做到社会性别平等 | 第35-37页 |
5 结语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3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3页 |
C.重庆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调查问卷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