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短期偿债能力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8-28页 |
·短期偿债能力的含义及现有评价体系 | 第18-20页 |
·短期偿债能力的基本含义 | 第18页 |
·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18-20页 |
·基于财务战略管理思想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 | 第20-23页 |
·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 | 第20-21页 |
·财务战略管理思想下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 | 第21-23页 |
·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标准的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评价标准的分类 | 第23-24页 |
·评价标准的作用 | 第24-25页 |
·评价标准的测量方法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44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思路 | 第28-32页 |
·选择制造业的原因 | 第28-29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 | 第30-32页 |
·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指标的设计 | 第32-35页 |
·现有指标的修正 | 第32-34页 |
·易变现率指标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中辅助指标的设计 | 第35-43页 |
·辅助指标的设计方法 | 第35-37页 |
·辅助指标的设计过程 | 第37-40页 |
·辅助指标的设计结果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值的测量 | 第44-58页 |
·基本指标标准值的测量 | 第44-49页 |
·基本指标标准值的测量思路 | 第44-45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45-46页 |
·基本指标标准值的测量 | 第46-49页 |
·辅助指标标准值的测量 | 第49-52页 |
·辅助指标标准值的测量思路 | 第49-50页 |
·K-S检验法 | 第50-51页 |
·辅助指标标准值的测量 | 第51-52页 |
·指标标准值评价的案例分析 | 第52-57页 |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状况的分类 | 第52-55页 |
·*ST丹东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 第55-56页 |
·红太阳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