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4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关键词释义 | 第11-13页 |
| ·高校教师 | 第11页 |
| ·时间监控观 | 第11-12页 |
| ·工作绩效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关于时间监控观的研究 | 第13-17页 |
| ·关于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研究 | 第17-19页 |
| ·关于时间监控观与个体工作绩效相关性的研究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21-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4-31页 |
| ·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24页 |
| ·时间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 ·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与个体工作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9-31页 |
| ·理论模型 | 第29-30页 |
| ·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 3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量表的开发与预测试 | 第31-42页 |
| ·项目采集 | 第31-33页 |
| ·开放式问卷及访谈 | 第31页 |
| ·已有测量工具的借鉴 | 第31-33页 |
| ·预测量表的形成 | 第33-35页 |
| ·量表结构 | 第33页 |
| ·题项说明 | 第33-35页 |
| ·预测试与检验 | 第35-41页 |
| ·样本分析 | 第35页 |
| ·信度分析 | 第35-39页 |
| ·效度分析 | 第39-41页 |
| ·预测试小结 | 第41-42页 |
| 4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2-68页 |
|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 第42-44页 |
| ·数据收集 | 第42页 |
| ·样本分析 | 第42-44页 |
| ·量表的检验与分析 | 第44-53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量表的检验 | 第44-48页 |
|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量表的检验与结构分析 | 第48-53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53-58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 ·个体因素影响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的差异情况 | 第54-58页 |
|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58-62页 |
|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 第58-59页 |
| ·个体因素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差异情况 | 第59-62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5页 |
| ·相关分析 | 第62-63页 |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63-65页 |
| ·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的一般特征 | 第65页 |
|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特征 | 第65-66页 |
|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66-68页 |
| 5 对策与建议 | 第68-74页 |
| ·高校行政部门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 第68-69页 |
| ·完善电子政务系统,用现代化手段节约教师时间 | 第68-69页 |
| ·采用人性化服务,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 第69页 |
| ·完善办公条件、设备,为教师工作提供保障 | 第69页 |
| ·高校管理者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 第69-71页 |
| ·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人文关怀 | 第69-70页 |
| ·有效地管理会议,减少对教师工作的干扰 | 第70页 |
|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督促教师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 第70-71页 |
| ·高校教师自身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 第71-74页 |
| ·采用"SMART"原则,科学拟定工作目标 | 第71-72页 |
| ·采用"四象限法",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 第72-73页 |
| ·采用"时间隔离法",充分利用最富效率的时间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附录A 访谈提纲与开放式问卷 | 第79-80页 |
| 附录B 高校教师时间监控观、工作绩效调查问卷 | 第80-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