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航海模拟教学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论文使用的主要技术 | 第14-17页 |
| ·Visual Basic编程技术 | 第14页 |
| ·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技术 | 第14-15页 |
| ·Adobe Photoshop图象处理技术 | 第15页 |
| ·Macromedia Flash动画处理技术 | 第15-17页 |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37页 |
| ·关于天体高度 | 第17-21页 |
| ·影响观测高度的因素 | 第17-21页 |
| ·天体观测高度的改正 | 第21页 |
| ·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 | 第21-23页 |
| ·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原理 | 第21-22页 |
| ·预求太阳中天区时ZT | 第22-23页 |
| ·观测北极星高度求纬度 | 第23-25页 |
| ·观测天体定位 | 第25-31页 |
| ·观测太阳移线定位 | 第25-27页 |
| ·观测星体定位 | 第27-31页 |
|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 | 第31-35页 |
|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 | 第32页 |
| ·观测注意事项 | 第32-34页 |
|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方法 | 第34-35页 |
| ·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 | 第35-37页 |
| 第4章 系统研究数学模型 | 第37-50页 |
| ·时间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 ·儒略日 | 第37页 |
| ·从J2000.0起算得儒略世纪数 | 第37页 |
| ·太阳出没地方平时的计算 | 第37-38页 |
| ·太阳中天地方平时的计算 | 第38页 |
| ·晨光始和昏影终地方平时的计算 | 第38-39页 |
| ·平时转换成区时 | 第39页 |
| ·太阳坐标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 ·太阳的平均轨道根数 | 第39页 |
| ·其他所需的天体轨道根数 | 第39-40页 |
| ·太阳轨道根数的改正 | 第40-41页 |
| ·太阳视轨道参数 | 第41页 |
| ·太阳赤道视坐标 | 第41页 |
| ·将赤经转换成格林时角 | 第41页 |
| ·恒星坐标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41-44页 |
| ·基准历元及起始参数 | 第41-43页 |
| ·恒星视位置计算 | 第43-44页 |
| ·天体高度改正的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 ·求天体高度差和方位的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 ·求最概率船位的数学模型 | 第46页 |
| ·观测天体方位求罗经差的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 ·观测两天体求船位的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 ·订正到同一天顶 | 第47页 |
| ·求两天文船位圆的两交点 | 第47-50页 |
| 第5章 天文航海模拟教学系统的实现 | 第50-64页 |
| ·进入天文航海模拟教学系统 | 第50-52页 |
| ·天文定位软件操作 | 第52-58页 |
| ·测罗经差操作 | 第58-61页 |
| ·星空模拟 | 第61-64页 |
| 第6章 系统验证 | 第64-67页 |
| ·天文定位软件 | 第64-65页 |
| ·测罗经差软件 | 第65页 |
| ·星空运行模拟软件 | 第65-67页 |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