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钢改制案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国有企业改制理论与实践 | 第14-22页 |
·国有企业改制理论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国有企业改制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国内国有企业改制理论 | 第17-18页 |
·我国国企改制实践 | 第18-22页 |
·我国国企改制历程 | 第18-20页 |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途径 | 第20页 |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模式 | 第20-22页 |
第3章 萍钢公司概况及改制的动因分析 | 第22-26页 |
·萍钢公司概况 | 第22-23页 |
·萍钢公司基本情况 | 第22页 |
·萍钢公司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萍钢改制的动因分析 | 第23-26页 |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是萍钢改制的新导向 | 第23-24页 |
·钢铁行业发展形势是萍钢改制的催化剂 | 第24页 |
·公司自身发展选择是萍钢改制的源动力 | 第24-26页 |
第4章 萍钢公司改制方案及实施情况 | 第26-32页 |
·改制指导思想 | 第26页 |
·改制目标 | 第26页 |
·改制步骤 | 第26-28页 |
·准备阶段 | 第26-27页 |
·宣传发动阶段 | 第27页 |
·改制方案的提交及审批 | 第27页 |
·资产评估阶段 | 第27页 |
·实施阶段 | 第27-28页 |
·整体改制有关重大问题处理办法 | 第28-32页 |
·国有资产退出的处置办法 | 第28-29页 |
·职工安置实施办法 | 第29-30页 |
·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办法 | 第30页 |
·银行债务的处置办法 | 第30-32页 |
第5章 萍钢改制后企业内部管理改革 | 第32-38页 |
·改制后萍钢的发展战略 | 第32-33页 |
·再造战略 | 第32页 |
·重组战略 | 第32-33页 |
·企业发展战略 | 第33页 |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 第33-38页 |
·组织结构改革 | 第33页 |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 第33-36页 |
·财务管理改革 | 第36-38页 |
第6章 萍钢改制的绩效分析 | 第38-48页 |
·企业发展能力 | 第38-40页 |
·企业规模快速发展 | 第38页 |
·危机应对能力增强 | 第38-39页 |
·文化凝聚力增强 | 第39-40页 |
·企业经营能力 | 第40-43页 |
·经营业绩显著提高 | 第40-42页 |
·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 | 第42页 |
·员工结构极大优化 | 第42-43页 |
·企业管理能力 | 第43-45页 |
·资金管理核心化 | 第43页 |
·成本管理科学化 | 第43-44页 |
·人事管理人性化 | 第44页 |
·销售管理战略化 | 第44页 |
·经营方式高效化 | 第44-45页 |
·企业影响能力 | 第45-48页 |
·社会贡献迅速扩大 | 第45-47页 |
·社会影响明显提升 | 第47-48页 |
第7章 萍钢改制的启示及思考 | 第48-54页 |
·萍钢改制的启示 | 第48-51页 |
·管理团队审时度势是成功改制的坚实基础 | 第48-49页 |
·全体员工支持理解是成功改制的前提条件 | 第49-50页 |
·企业规范运作是成功改制的有力保障 | 第50-51页 |
·对萍钢改制的思考 | 第51-54页 |
·改制的根本目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51-52页 |
·改制的主导力量——政府与企业的博弈 | 第52页 |
·改制的有效手段——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52-53页 |
·改制的良性格局——利益相关者的多赢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