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旁观与参与 | 第10-12页 |
一、公德教育的内涵及背景分析 | 第12-17页 |
(一) 公德教育的内涵 | 第12-14页 |
1、公德的内涵 | 第12-13页 |
2、公德教育的内涵 | 第13-14页 |
3、小学公德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第14页 |
(二) 公德教育的背景分析 | 第14-17页 |
1、公共领域——公德教育的物质载体 | 第14-15页 |
2、市场经济——公德教育的经济基础 | 第15-17页 |
二、小学公德教育的现状探析 | 第17-30页 |
(一) 公德教育目标的确立:理想主义取向降解至普遍主义取向 | 第17-20页 |
1、公德教育目标的阐释 | 第17-18页 |
2、普遍主义取向的公德教育 | 第18-20页 |
(二) 公德教育内容的编排:三维一体的公德体系 | 第20-26页 |
1、公德教育内容的概述 | 第20-22页 |
2、基于公益原则的公德教育 | 第22-23页 |
3、教育实践中的难题:诉诸于利己的公德认知教育 | 第23-26页 |
(三) 公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 第26-30页 |
1、社会监管制度的欠缺 | 第27页 |
2、家庭教育氛围的缺失 | 第27-28页 |
3、学校监督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 第28-30页 |
三、小学公德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一) 理想主义德育传统的痼疾 | 第30-32页 |
1、对理想主义德育传统的反思 | 第30-31页 |
2、固守道德教育底线的意义 | 第31-32页 |
(二) 当代社会"重私轻公"的德育理念的影响 | 第32-35页 |
1、"私"字当头的德育取向 | 第32-33页 |
2、束身寡过主义的阴影 | 第33-35页 |
(三) "重知轻行"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反思 | 第35-39页 |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 第35-36页 |
2、家庭教育的失当 | 第36-37页 |
3、学校公德教育的偏差 | 第37-39页 |
四、小学公德教育的对策探析 | 第39-51页 |
(一) 秉持平等原则,培养学生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 | 第39-42页 |
1、从"差序之爱"向"普遍之爱"的转化 | 第39-40页 |
2、学会以平等的原则进行思考 | 第40-41页 |
3、培养学生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 | 第41-42页 |
(二) 弘扬利他情感,唤醒学生博爱之心 | 第42-46页 |
1、利己与利他兼顾的公德教育 | 第43页 |
2、基于公益原则,唤醒学生博爱之心 | 第43-46页 |
(三) 完善公德教育的评价体系,规范学生的公德行为 | 第46-51页 |
1、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建立公正适度的奖罚制度 | 第46-47页 |
2、打破成绩量化模式,建立成长记录袋 | 第47-49页 |
3、采取活动观察式评价,使他律转化为自律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听课计划 | 第54-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