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中PLD家族分析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引言第13-34页
   ·生物信息学的概况第13-15页
     ·生物信息学的定义第13-14页
     ·生物信息学所用的方法和技术第14-15页
       ·数学统计方法第14页
       ·动态规划方法第14页
       ·模式识别技术第14页
       ·数据库技术第14页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第14-15页
       ·分子模型化技术第15页
       ·Internet 技术第15页
   ·进化树第15-19页
     ·序列进化树第16-19页
       ·建立数据模型第16页
       ·决定取代模型第16-17页
       ·建树方法第17页
       ·进化树搜索第17-18页
       ·确定树根第18页
       ·评估进化树和数据第18-19页
     ·结构进化树第19页
   ·Perl语言在生物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第19-22页
     ·Perl 语言的简介第19-20页
     ·Perl 语言的优点第20-21页
       ·快速的开发过程第20页
       ·极强的可移植性第20页
       ·极丰富的语言功能和文本处理能力第20页
       ·高超的性能第20-21页
       ·对OOP 的强大支持第21页
       ·与C/C++的接口非常方便第21页
       ·极为丰富的函数库第21页
     ·Perl 语言在处理生物数据过程中的优点第21-22页
       ·Perl 的正则表示式第21-22页
       ·Perl 能容错第22页
       ·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Bioperl 模块第22页
   ·基因家族的研究第22-23页
   ·磷脂酶D(PLD)的研究进展第23-33页
     ·磷脂酶D 的发现第23-24页
     ·PLD 的结构特点第24-26页
     ·PLD 的亚细胞定位和组织分布第26-27页
     ·PLD 的调控第27-28页
     ·PLD 对环境胁迫和激素的响应第28-33页
       ·机械损伤第28-29页
       ·低温第29-30页
       ·渗透胁迫第30-31页
       ·脱落酸第31-32页
       ·乙烯第32-33页
       ·病原微生物第33页
   ·目的意义第33-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48页
   ·材料第34-38页
     ·植物材料第34页
     ·生化试剂第34页
     ·实验引物第34页
     ·软件和网络资源第34-38页
   ·实验方法第38-48页
     ·Clustal 的使用第38-39页
     ·Phylip 系统发育树第39-40页
     ·Mega3.1 构建系统发生树的方法第40-41页
     ·本地BLAST 方法第41页
     ·CTAB 法提取拟南芥总RNA第41-42页
     ·RNA 电泳检测第42页
     ·反转录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第42-43页
     ·拟南芥PLD 基因全长的克隆第43-44页
     ·连接反应第44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44-45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4-45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及克隆筛选第45页
     ·碱法小量提取质粒DNA第45-46页
     ·质粒DNA 的酶切鉴定第46页
     ·去磷酸化第46-47页
     ·DNA 片段的回收第47页
     ·序列测定第47-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69页
   ·拟南芥中PLD 基因的鉴定第48-55页
   ·拟南芥中PLD 基因家族的系统发生分析第55-57页
   ·拟南芥基因与蛋白质结构分析第57页
   ·水稻中PLD 基因的鉴定与结构分析第57-60页
   ·拟南芥和水稻中PLD 基因家族的比较分析第60页
   ·拟南芥与水稻中PLD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60-63页
   ·拟南芥和水稻中PLD 基因的表达模式第63-66页
     ·拟南芥和水稻中PLD 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第63-65页
     ·拟南芥和水稻中PLD 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第65-66页
   ·拟南芥PLD 基因的分离第66-69页
     ·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第66-67页
     ·拟南芥PLD 基因全长的克隆第67页
     ·拟南芥PLD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7-69页
4 讨论第69-72页
   ·拟南芥和水稻中PLD 基因家族分析第69页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69-70页
   ·PLD 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第70页
   ·姊妹基因的表达模式的对比第70-72页
5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制剂对PPO活性及烟叶烘烤效果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小麦胚乳中异淀粉酶同工酶聚合体的分离及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