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信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English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本文学术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学术背景 | 第8页 |
2、本文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学术史综述 | 第9-12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四、研究理论方法和学术目标 | 第13-16页 |
第一章 黄河及其"河源"概况 | 第16-22页 |
第一节 黄河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 第16-18页 |
一、黄河概貌 | 第16-17页 |
二、黄河文化简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河源地理与人文历史 | 第18-22页 |
一、河源地理 | 第18页 |
二、河源人文历史 | 第18-19页 |
三、河源在历史上的不同看法 | 第19-20页 |
四、神话中的河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河源信仰的历史探寻 | 第22-32页 |
第一节 远古至隋唐时期对河源的认识 | 第22-24页 |
一、上古至魏晋时期"河出昆仑"臆想 | 第22-23页 |
二、隋唐时代:"观河源之所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元明时期的河源探寻 | 第24-26页 |
一、元代都实探河源 | 第24-25页 |
二、明代宗泐和尚过河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清代的河源考察 | 第26-28页 |
一、《皇舆全览》编订始末 | 第26-27页 |
二、《钦定河源纪略》问世 | 第27-28页 |
第四节 近代对河源的考察 | 第28-32页 |
一、外国探险家的探测 | 第28-30页 |
二、民国地方政府测图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河源信仰的形式与特征 | 第32-50页 |
第一节 河源信仰的表现形式 | 第32-38页 |
一、祭祀河源与河源庙的产生 | 第32-35页 |
二、古典诗歌中的河源意象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河源信仰的特征 | 第38-41页 |
一、神圣性与功利性 | 第38-39页 |
二、包容、渗透性与世俗性 | 第39-40页 |
三、"国家在场"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河源信仰生成的原因 | 第41-50页 |
一、河源信仰与原始思维 | 第41-42页 |
二、昆仑神话的流播对河源信仰的强化 | 第42-45页 |
三、祭祀权的文化分野 | 第45-46页 |
四、河神崇拜与河源信仰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河源信仰的民俗文化意蕴 | 第50-55页 |
第一节 河源信仰的象征化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河源信仰的世俗化 | 第51-55页 |
一、表达永恒与高贵的世俗愿望 | 第51-52页 |
二、河源信仰与河源碑 | 第52-53页 |
三、河源信仰与"三江源碑"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历代河源图 | 第59-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