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色谱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 第14-24页 |
·纸色谱 | 第14-15页 |
·薄层色谱 | 第15页 |
·柱色谱 | 第15-18页 |
·吸附柱色谱 | 第15-17页 |
·分配柱色谱 | 第17页 |
·凝胶过滤柱色谱 | 第17-18页 |
·离子交换柱色谱 | 第18页 |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 | 第18页 |
·制备型加压液相色谱 | 第18-20页 |
·低压液相色谱 | 第18-19页 |
·中压液相色谱 | 第19-20页 |
·高压液相色谱 | 第20页 |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 第20-22页 |
·HSCCC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第20-21页 |
·HSCCC应用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第21页 |
·HSCCC应用于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第21页 |
·HSCCC应用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第21-22页 |
·HSCCC应用于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第22页 |
·HSCCC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2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第22-24页 |
·GC-MS在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GC/MS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页 |
·GC/MS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页 |
·GC/MS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研究进展 | 第24-31页 |
·生态及植被分布的研究 | 第24-25页 |
·化学研究 | 第25-27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25页 |
·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 | 第25-27页 |
·提取方法研究 | 第27页 |
·鳞茎器官培养研究 | 第27-28页 |
·培养基对鳞茎器官培养的影响 | 第27-28页 |
·温度、光照对鳞茎器官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培养方法对鳞茎器官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鳞茎器官培养生长特征 | 第28页 |
·药理作用研究 | 第28-29页 |
·今后研究重点及本课题立题依据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31-40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提取 | 第31-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用试剂 | 第31页 |
·实验用仪器 | 第31页 |
·实验用药材来源 | 第31页 |
·提取实验过程 | 第31-32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32-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用材料 | 第32页 |
·实验用仪器 | 第32页 |
·实验用样品 | 第32页 |
·分离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HSCCC分离 | 第35-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实验用仪器 | 第35页 |
·实验用试剂 | 第35页 |
·实验用样品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两相溶剂系统及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5-36页 |
·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36页 |
·溶剂系统的选择 | 第36页 |
·HSCCC分离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HSCCC分离结果 | 第37-39页 |
·HSCCC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 第40-4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分析条件 | 第40页 |
·样品制备 | 第40页 |
·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 | 第44-47页 |
·结果讨论 | 第44-46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44-45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44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HSCCC分离 | 第44-45页 |
·暗紫贝母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 第45-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图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