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农村金融抑制的供给型与需求型之争 | 第12-14页 |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制度选择之争 | 第14-16页 |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方面 | 第16-17页 |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研究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及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经验借鉴 | 第19-25页 |
·农村金融的主要理论 | 第19-22页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9-20页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0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哈耶克的局部知识论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 | 第22-25页 |
·农村金融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实践 | 第22-23页 |
·农村金融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的指导作用 | 第23-25页 |
第3章 广东韶关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 | 第25-36页 |
·韶关市基本情况简介 | 第25-28页 |
·基本概况 | 第25-26页 |
·经济概况 | 第26-27页 |
·金融概况 | 第27-28页 |
·调查内容的设计 | 第28-29页 |
·调查方法的设计 | 第29页 |
·调查统计结果 | 第29-36页 |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被调查对象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及满意程度 | 第31-33页 |
·被调查对象对金融服务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 第33-36页 |
第4章 韶关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韶关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金融服务机构缺失 | 第36-37页 |
·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 第37-38页 |
·非正规金融缺乏规范和保护 | 第38-39页 |
·制约韶关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 第39-40页 |
·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金融主体需求不适应 | 第40-41页 |
·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 | 第41页 |
·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较弱 | 第41-43页 |
第5章 韶关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改进的对策 | 第43-52页 |
·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金融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 第43页 |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 | 第43-46页 |
·拓宽支农功能 | 第44页 |
·建立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机制 | 第44-45页 |
·继续发挥农信社主力军作用和培育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第45页 |
·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 第45-46页 |
·着力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 第46-48页 |
·创新经营机制和产品服务方式 | 第46-47页 |
·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环境 | 第47-48页 |
·加强农村诚信建设 | 第48-49页 |
·强化道德教育 | 第48页 |
·培育完善信用体系 | 第48-49页 |
·深化诚信实践与选准诚信建设载体 | 第49页 |
·加大金融知识下乡宣传力度 | 第49-52页 |
·提出“下村行”构想 | 第50页 |
·建立联动有效工作架构 | 第50页 |
·建立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