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内涵 | 第18页 |
·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理性分析 | 第18-19页 |
·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运行模式产生的背景 | 第19-20页 |
·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一般原理 | 第20-23页 |
·大数法则与风险分散 | 第20页 |
·博弈论和团队制约机制 | 第20-21页 |
·目标设定理论的激励作用 | 第21-22页 |
·担保替代的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第3章 国外小额信贷运行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23-30页 |
·国外小额信贷的典型运行模式 | 第23-27页 |
·福利主义模式的小额信贷 | 第23-24页 |
·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信贷 | 第24-27页 |
·小额信贷模式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国外小额信贷模式的成功经验 | 第28-30页 |
第4章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运行模式分析 | 第30-39页 |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现行小额信贷运行模式 | 第30-32页 |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基本操作方式 | 第30-32页 |
·农户联保贷款基本操作方式 | 第32页 |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现行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现状 | 第32-34页 |
·投放规模逐年扩大 | 第32-33页 |
·管理方式趋向完善 | 第33页 |
·实施效果明显 | 第33-34页 |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现行小额信贷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目标群体的覆盖面和深度有限 | 第35页 |
·难以兼顾扶贫与商业化运作的双重目标 | 第35-36页 |
·无法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第36页 |
·未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36-37页 |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与国外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比较 | 第37-39页 |
·概念内涵和覆盖面有所区别 | 第37页 |
·风险防控的基层组织架构不同 | 第37-38页 |
·制度主义倾向程度不一 | 第38页 |
·经营理念和专业管理存在差异 | 第38页 |
·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程度不同 | 第38-39页 |
第5章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改进 | 第39-46页 |
·改进小额信贷运行模式的基本思路 | 第39-41页 |
·采取“小额信贷+涉农补贴担保基金”运行模式 | 第41-43页 |
·“小额信贷+涉农补贴担保基金”模式简介 | 第41页 |
·采取“小额信贷+涉农补贴担保基金”模式的必要性 | 第41-43页 |
·采用“小额信贷+涉农补贴担保基金”模式的可行性 | 第43-46页 |
·涉农补贴担保基金的管理方式 | 第43-44页 |
·延伸小额信贷的投放对象和领域 | 第44-45页 |
·具体操作程序 | 第45页 |
·配套新模式运转的相关机制 | 第45-46页 |
第6章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新模式高效运行的建议 | 第46-51页 |
·构建新模式所需的法律体系 | 第46页 |
·主体资格的立法 | 第46页 |
·小额信贷新模式的单项立法 | 第46页 |
·构建新模式的监管体系 | 第46-47页 |
·扩充监管主体 | 第46-47页 |
·改变监管方式 | 第47页 |
·创建适合湖南省小额信贷新模式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47-49页 |
·放松利率管制 | 第47页 |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 第47-48页 |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8页 |
·建立农户技术培训制度 | 第48-49页 |
·提高湖南省农村信用社适用新模式的信贷管理水平 | 第49-51页 |
·优化适合新模式运行的服务手段 | 第49页 |
·建立适应新模式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49-50页 |
·提高小额信贷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