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11-12页
     ·创新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第12-13页
     ·集群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和重要载体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3-21页
     ·产业集群的有关研究第13-16页
     ·技术创新理论的有关研究第16-17页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第17-20页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第20-21页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本论文研究的框架结构及方法第22-26页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本论文的框架结构第23-24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4-26页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生态学理论分析第27-41页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第27-31页
     ·生态系统的概念第27-29页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第29-30页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规律第30-31页
   ·产业集群的企业生态位概念及协同竞争的生态学解释第31-36页
     ·生态位理论与企业生态位概念第31-32页
     ·集群内企业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第32-34页
     ·产业集群内企业协同竞争的生态学模型第34-36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特点和竞争优势第36-39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特点第36-37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竞争优势第37-39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与协同学研究第41-58页
   ·复杂适应系统的概念与内容第41-46页
     ·复杂适应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41-43页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第43-45页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第45-46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研究第46-51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整体性第47-48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开放性第48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非线性第48-49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多层次性第49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第49-51页
   ·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学研究第51-57页
     ·协同学的基本理论第51-52页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协同学特征第52-54页
     ·基于复杂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模型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基于技术扩散的集群协同创新动力系统构建第58-74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特点与动力模型第58-60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特点第58-59页
     ·产业集群创新动力模型比较第59-60页
   ·产业集群创新的内部动力第60-63页
     ·创新的预期收益驱动力第60-61页
     ·集群内部利益的激励第61-62页
     ·集群文化的影响力第62-63页
     ·集群创新保障力第63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外部动力第63-67页
     ·集群创新的技术推动力第64页
     ·集群创新的市场需求拉动力第64-65页
     ·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压力第65-66页
     ·集群创新的政府政策支持力第66-67页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动力第67-71页
     ·技术扩散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推动力第68-69页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分析第69-71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过程的博弈分析第74-88页
   ·产业集群企业协同创新过程的类型第74-76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分析第74-75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博弈模型的基本性质第75-76页
   ·集群内规模相同企业协同创新的博弈均衡第76-80页
     ·囚徒困境博弈均衡的模型构建第76-77页
     ·囚徒博弈平衡的协同创新条件分析第77-79页
     ·囚徒博弈模型的结论分析第79-80页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协同创新博弈均衡第80-85页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博弈均衡的模型构建第80-82页
     ·博弈均衡的协同创新条件分析第82-84页
     ·博弈均衡模型的结论分析第84-85页
   ·产业集群中其他成员对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促进第85-86页
     ·大学/科研机构在产业集群中的协同作用第85-86页
     ·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对集群创新的协同作用第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与协同度评价第88-104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第88-94页
     ·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第89-90页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应用第90-94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第94-100页
     ·BP 神经网络的模型介绍与学习过程第94-96页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评价模型第96-100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协同度评价第100-102页
     ·子系统有序度模型第101-102页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协同度模型第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七章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第104-119页
   ·天津市冶金产业与创新绩效评价第104-109页
     ·天津市冶金产业发展现状第104-105页
     ·冶金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分析第105-108页
     ·天津市冶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第108页
     ·天津市冶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08-109页
   ·天津市冶金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度评价第109-111页
   ·天津市冶金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构建第111-113页
     ·灵活选择协同模式,发挥集群协同创新效应第111页
     ·提高创新意识,创建学习型组织并加强产学研结合第111-112页
     ·优化配置各企业人力资源,为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第112-113页
     ·加强技术创新风险防范,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第113页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113-118页
     ·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第114-116页
     ·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制建设第116-117页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集群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9-120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20-121页
   ·研究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说明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价值增长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风险管理行为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