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水生微生物学论文

中国南海PHAKELLIA FUSCA海绵及THEONELLA SWINHOE海绵可培养共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海绵及海绵共生微生物第12-14页
     ·海绵生物学特性第12-14页
     ·海绵共生微生物第14页
   ·海绵真菌第14-27页
     ·海绵真菌简介第14-15页
     ·海绵真菌活性物质第15-2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研究目的第27页
     ·研究内容第27页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6页
   ·实验材料第28-32页
     ·海绵第28页
     ·培养基第28-32页
   ·海绵共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第32-33页
   ·分离真菌 DNA 的提取第33页
   ·分离真菌18S rDNA 片段的 PCR 扩增第33-34页
   ·ARDRA 酶切分型第34-35页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5-36页
第三章 Phakellia fusca 海绵共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第36-46页
   ·初步排重第36-37页
   ·纯化培养第37页
   ·培养单菌第37页
   ·单菌 DNA 的提取第37-38页
   ·PCR第38-39页
   ·ARDRA 酶切分型第39-41页
   ·测序第41页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41-46页
第四章 Theonella swinhoe 海绵共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第46-54页
   ·初步排重第46-47页
   ·纯化培养第47页
   ·培养单菌第47页
   ·单菌 DNA 的提取第47-48页
   ·PCR第48-49页
   ·ARDRA 酶切分型第49-50页
   ·测序第50页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50-54页
第五章 Phakellia fusca 海绵和 Theonella swinhoe 海绵可培养共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的比较第54-57页
   ·ARDRA 酶切分型结果第54页
   ·两种海绵可培养共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的比较第54-56页
   ·分离用培养基的表现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第57-58页
附录第58-79页
 附录 1.溶液试剂第58-60页
 附录 2 Phakellia fusca 海绵共生真菌的18S rDNA 序列第60-74页
 附录 3 Theonella swinhoe 海绵共生真菌的18S rDNA 序列第74-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质跨膜结构与二硫键连接模式研究
下一篇: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在胃肠道环境中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