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雅曼拉格的分析与研究
| 论文摘要 | 第1-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内文化视角下的雅曼拉格分析 | 第11-29页 |
| 第一节 北印度雅曼拉格简介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印度音乐理论对雅曼拉格的分析 | 第12-29页 |
| 一、塔特体系下的雅曼拉格 | 第13-17页 |
| (一) 塔特体系简介 | 第13-14页 |
| (二) 雅曼拉格在塔特体系中的音阶形式 | 第14-17页 |
| 二、史鲁提系统中的雅曼拉格 | 第17-20页 |
| (一) 微分音系统史鲁提 | 第17-18页 |
| (二) 雅曼拉格测音图表的实例分析 | 第18-20页 |
| 三、雅曼拉格中的巴卡德进行 | 第20-22页 |
| 四、雅曼拉格的曲式结构分析 | 第22-29页 |
| (一) 雅曼拉格的基本结构 | 第22-27页 |
| 1.阿拉普 | 第23-24页 |
| 2.固定作品基兹 | 第24-25页 |
| 3.即兴展开——荡 | 第25-27页 |
| (二) 曲式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外文化视角下的雅曼拉格分析 | 第29-40页 |
| 第一节 以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概念分析雅曼拉格 | 第29-35页 |
| 一、申克简化还原理论对雅曼拉格的分析 | 第29-32页 |
| 二、简约主义创作手法与雅曼拉格的创作原则比较分析 | 第32-35页 |
| 第二节 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概念看雅曼拉格 | 第35-40页 |
| 一、"音腔"理论思维下的雅曼拉格分析 | 第35-37页 |
| 二、"核腔"概念下的雅曼拉格分析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双重视角思维融合下对雅曼拉格的再认识 | 第40-49页 |
| 第一节 双重视角思维在本文研究中的目的和意义 | 第40页 |
| 第二节 双重视角思维下的印度拉格音乐文化解读 | 第40-49页 |
| 一、印度拉格与西方艺术音乐音阶的比较 | 第40-41页 |
| 二、巴卡德、"核腔"与动机的比较 | 第41-43页 |
| 三、印度拉格音乐与西方艺术音乐结构思维的异同 | 第43-45页 |
| 四、印度拉格音乐的织体与西方艺术音乐织体的异同 | 第45-46页 |
| 五、印度拉格音乐突出的审美特征 | 第46-49页 |
| (一) 拉格的即兴性 | 第46页 |
| (二) 拉格演唱的音色特征 | 第46-47页 |
| (三) 拉格的时间学说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