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多声部苗族“歌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三、研究相关动态 | 第9-10页 |
四、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六、田野工作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靖州苗族"歌鼟"概况 | 第13-26页 |
第一节 "歌鼟"的人文空间 | 第13-21页 |
一、地理方位与村落组织 | 第13-14页 |
二、历史渊源 | 第14-21页 |
第二节 "歌鼟"的释义与分类 | 第21-26页 |
一、"鼟"字的含义 | 第21-22页 |
二、"歌鼟"的分类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歌鼟"的本体分析 | 第26-56页 |
第一节 "歌鼟"的音乐形态分析 | 第26-44页 |
一、音阶、调式 | 第26-31页 |
二、节拍、节奏 | 第31-33页 |
三、旋法 | 第33-34页 |
四、织体 | 第34-38页 |
五、和声语言 | 第38-43页 |
六、曲式结构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歌鼟"唱词修辞分析 | 第44-50页 |
一、语音修辞 | 第44-47页 |
二、词语修辞——修辞格 | 第47-50页 |
第三节 "歌鼟"的演唱特点 | 第50-56页 |
一、演唱形式 | 第50-51页 |
二、演唱技巧 | 第51-56页 |
第三章 "歌鼟"的保护与发展 | 第56-66页 |
第一节 "歌鼟"的现状 | 第56-60页 |
一、社会变迁给"歌鼟"带来的冲击 | 第58-59页 |
二、"歌鼟"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在不断被弱化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歌鼟"的传承及发展 | 第60-66页 |
一、"歌鼟"的现代传承过程分析 | 第60-62页 |
二、对"歌鼟"的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 第62-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