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及分析 | 第12-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及分析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页 |
·重点难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课堂气氛及教学意义 | 第17-24页 |
·课堂气氛 | 第17-19页 |
·课堂气氛的内涵及类型 | 第17-18页 |
·课堂气氛的维度 | 第18-19页 |
·课堂气氛的心理学机制与影响 | 第19-21页 |
·课堂气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机制 | 第19-20页 |
·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 第20-21页 |
·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学意义 | 第21-24页 |
·有利于推进教学民主 | 第21-22页 |
·促进情感期待效应 | 第22页 |
·深化知情结合的教学过程 | 第22-24页 |
第3章 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 第24-40页 |
·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方式 | 第24-28页 |
·课堂组织管理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 第24-27页 |
·组织管理方式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第27-28页 |
·教师的威信 | 第28-30页 |
·教师威信的内涵 | 第28页 |
·教师威信的形成 | 第28-29页 |
·教师威信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第29-30页 |
·师生关系 | 第30-33页 |
·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类型 | 第30-31页 |
·师生关系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第31-33页 |
·学生的参与 | 第33-37页 |
·合作与竞争的内涵 | 第34页 |
·集体学习的优点 | 第34页 |
·集体性教学模式 | 第34-36页 |
·教学过程中的竞争 | 第36-37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37-40页 |
·社会环境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第37-38页 |
·学校环境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第38-39页 |
·课程内容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4章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策略——基于教师角度的思考 | 第40-52页 |
·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条件 | 第40-42页 |
·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心态 | 第40-41页 |
·真诚对待学生,信任学生 | 第41-42页 |
·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 | 第42页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42-44页 |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 第43页 |
·采用艺术化的教学形式 | 第43-44页 |
·实施启发式教学 | 第44页 |
·培植集体情感与集体舆论 | 第44-46页 |
·创设集体情感的原则 | 第45页 |
·集体情感的强化 | 第45-46页 |
·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 第46-48页 |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 第46-47页 |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47-48页 |
·实施真正的教学民主 | 第48-49页 |
·保持民主的教学态度 | 第48-49页 |
·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 | 第49页 |
·强化课堂的教学"气势" | 第49-52页 |
·灵活运用言语艺术以形成教学"气势" | 第49-50页 |
·借助非言语艺术以渲染教学"气势"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