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球菌论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录因子SarX蛋白及裂殖酵母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spCOMT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篇 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录因子SarX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第13-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介第13-15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调控第15-18页
            1.2.1 全局调控因子的调控第15-17页
            1.2.2 双组份调控系统的调控第17-18页
            1.2.3 小非编码RNA的调控第18页
        1.3 全局调控因子SarA家族第18-20页
        1.4 SarX蛋白及其研究现状第20-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43页
        2.1 目标基因克隆及质粒构建第25-28页
            2.1.1 目标基因克隆及PCR产物回收第25-26页
            2.1.2 酶切和连接第26-27页
            2.1.3 连接产物转化第27页
            2.1.4 连接产物筛选与质粒制备第27-28页
        2.2 重组蛋白表达菌株构建与表达鉴定第28-29页
            2.2.1 重组蛋白表达菌株构建第28页
            2.2.2 重组蛋白表达鉴定第28-29页
        2.3 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第29-30页
            2.3.1 镍柱亲和层析第29-30页
            2.3.2 Superdex~(TM) 200凝胶排阻层析第30页
        2.4 晶体筛选第30页
        2.5 晶体衍射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第30-32页
            2.5.1 衍射数据收集第30-31页
            2.5.2 衍射数据处理第31-32页
        2.6 结构解析与模型修正第32-34页
        2.7 结构模型的质量评估第34-37页
            2.7.1 电子密度吻合情况检测第34-35页
            2.7.2 温度因子分析第35-36页
            2.7.3 实空间相关系数分析第36页
            2.7.4 立体化学分析第36-37页
        2.8 SarX突变体蛋白的构建与纯化第37-38页
        2.9 凝胶阻滞实验第38-39页
        2.10 DNase Ⅰ酶解足迹实验第39-40页
        2.11 荧光偏振实验第40页
        2.12 化学交联第40-41页
        2.13 圆二色谱检测第41页
        2.14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第41-42页
        2.15 分子对接第42-43页
    第3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43-59页
        3.1 SarX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43-44页
        3.2 SarX蛋白与agr promoter相互作用关系及特异性结合位点第44-46页
        3.3 SarX蛋白的结晶与衍射第46-48页
        3.4 SarX蛋白整体结构第48-49页
        3.5 SarX蛋白以同源二聚体发挥功能第49-50页
        3.6 SarX蛋白的DNA结合面分析第50-53页
        3.7 SarX与agr promoter DNA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核酸蛋白纤维第53-55页
        3.8 基于SarX晶体结构的核酸蛋白纤维模型第55-59页
    本篇小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第二篇 裂殖酵母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spCOMT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第67-129页
    第4章 绪论第67-77页
        4.1 甲基化反应及其生物学功能概述第67-68页
        4.2 甲基转移酶及其分类第68-70页
        4.3 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及其功能第70-74页
            4.3.1 哺乳动物中的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第70-72页
            4.3.2 植物中的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第72-73页
            4.3.3 微生物中的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第73-74页
        4.4 裂殖酵母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spCOMT研究现状第74-77页
    第5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77-107页
        5.1 目标基因克隆及质粒构建第77-80页
            5.1.1 目标基因克隆及PCR产物回收第77-78页
            5.1.2 酶切和连接第78-79页
            5.1.3 连接产物转化第79页
            5.1.4 连接产物筛选与质粒制备第79-80页
        5.2 重组蛋白表达菌株构建与表达鉴定第80-81页
            5.2.1 重组蛋白表达菌株构建第80页
            5.2.2 重组蛋白表达鉴定第80-81页
        5.3 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第81-82页
            5.3.1 镍柱亲和层析第81页
            5.3.2 Superdex~(TM) 200凝胶排阻层析第81-82页
        5.4 晶体初筛与优化第82页
        5.5 晶体衍射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第82-87页
            5.5.1 衍射数据收集第82-83页
            5.5.2 衍射数据处理第83-87页
        5.6 结构解析与模型修正第87-92页
            5.6.1 spCOMT蛋白apo结构的解析与修正第87-89页
            5.6.2 spCOMT蛋白与SAM复合物结构的解析与修正第89-92页
        5.7 结构模型的质量评估第92-104页
            5.7.1 spCOMT apo结构模型的电子密度吻合情况检测第92-93页
            5.7.2 spCOMT apo结构模型的温度因子分析第93-95页
            5.7.3 spCOMT apo结构模型的实空间相关系数分析第95-96页
            5.7.4 spCOMT apo结构模型的立体化学分析第96-98页
            5.7.5 spCOMT与SAM复合物结构模型的电子密度吻合情况检测第98-99页
            5.7.6 spCOMT与SAM复合物结构模型的温度因子分析第99-101页
            5.7.7 spCOMT与SAM复合物结构模型的实空间相关系数分析第101-102页
            5.7.8 spCOMT与SAM复合物结构模型的立体化学分析第102-104页
        5.8 spCOMT突变体蛋白的构建及纯化第104-105页
        5.9 等温量热滴定实验第105页
        5.10 圆二色谱检测第105页
        5.11 酶活测定第105-107页
    第6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7-123页
        6.1 spCOMT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第107页
        6.2 spCOMT是一个Mg~(2+)依赖的邻苯二酚氧甲基转移酶第107-109页
        6.3 spCOMT的结晶与晶体衍射第109-111页
        6.4 spCOMT整体结构分析第111-112页
        6.5 甲基供体SAM结合口袋分析第112-117页
        6.6 同源物结构比对及分析第117-119页
        6.7 可能的Mg~(2+)结合口袋和甲基受体结合口袋第119-121页
        6.8 可能的spCOMT底物识别及催化机制第121-123页
    本篇小结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gA与麻疹病毒的胞内相互作用
下一篇: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相须”为伍抗骨质疏松的靶向效应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