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及其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第11-40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1-17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第17-34页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7-25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5-29页
        三、研究中存在的争议第29-32页
        四、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第32-34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34-40页
        一、研究的问题和思路第34-35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5-36页
        三、研究方法第36-37页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37-40页
第一章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解析第40-65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阐释第40-49页
        一、“话语”第40-42页
        二、“意识形态话语”第42-45页
        三、“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第45-46页
        四、“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第46-48页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第48-49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第49-55页
        一、“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和“邓小平理论”第49-50页
        二、“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和“邓小平改革理论”第50-51页
        三、“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和“邓小平改革思想”第51-52页
        四、“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和“邓小平关于改革的论述”第52-54页
        五、小结第54-55页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依据第55-65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矛盾理论第55-57页
        二、列宁的社会矛盾理论与实践第57-58页
        三、斯大林的社会矛盾理论与实践第58-60页
        四、毛泽东的社会矛盾理论与实践第60-62页
        五、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与把握第62-65页
第二章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基本内容第65-84页
    第一节 改革的价值论话语第65-74页
        一、关于“什么是改革”的话语第66-68页
        二、关于“为什么要改革”的话语第68-70页
        三、关于“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的话语第70-72页
        四、关于“改革的效果如何”的话语第72-74页
    第二节 改革的方法论话语第74-84页
        一、关于“改革什么”的话语第74-76页
        二、关于“谁来改革”的话语第76-78页
        三、关于“在改革中应怎么想”的话语第78-81页
        四、关于“在改革中应怎么做”的话语第81-84页
第三章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理路第84-109页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生背景第84-91页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第84-87页
        二、历史条件的蕴生结果第87-91页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在结构第91-99页
        一、事实层面:“一个中心,三个维度”第92-94页
        二、逻辑层面: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第94-96页
        三、价值层面:追求“共同富裕”第96-98页
        四、表达层面:鲜明的口语化色彩第98-99页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规约机制第99-109页
        一、动力机制:宏观动力、中观动力和微观动力的共同作用第100-102页
        二、筛选机制:时代要求、文化传统和政治需求的综合考量第102-103页
        三、平衡机制:改革原则、改革内容和改革方式的平衡第103-105页
        四、传播机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合力第105-109页
第四章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衍进第109-132页
    第一节 改革价值论话语的丰富第109-115页
        一、持续更新改革的价值目标第110-111页
        二、不断深化改革的价值理念第111-114页
        三、更加凸显改革的价值功能第114-115页
    第二节 改革方法论话语的发展第115-122页
        一、坚持拓展改革的思想方法第115-118页
        二、不断强化改革的实践方法第118-120页
        三、注重创新改革的话语方法第120-122页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衍进特征第122-132页
        一、变与“守”相结合第122-124页
        二、变与“迁”相结合第124-127页
        三、变与“定”相结合第127-129页
        四、变与“化”相结合第129-132页
第五章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历史启示第132-162页
    第一节 话语建构要面向现实问题顺应时代诉求第132-140页
        一、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建构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第133-136页
        二、时代发展为建构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提供条件第136-140页
    第二节 话语建构须打造基本概念、判断和表述彰显价值合理性第140-149页
        一、夯实基本概念第140-142页
        二、强化科学判断第142-144页
        三、创新改革表述第144-147页
        四、突出价值引领第147-149页
    第三节 话语建构应明确目标、原则和重点做好顶层设计第149-162页
        一、目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第149-153页
        二、原则:四个“相统一”第153-157页
        三、重点:加强不同话语间的融通第157-162页
结语:追求治国理政逻辑与人民群众逻辑相契合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8页
致谢第178-180页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第180-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立法标准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群经济的微信平台教育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