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拟南芥花粉特异表达的LRXs蛋白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列表第8-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5页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第14-16页
        1.1 花粉形成过程第14-15页
        1.2 花粉粘附、水合与萌发第15-16页
    第二节 花粉管的极性生长第16-30页
        2.1 RhoGTP酶、细胞骨架和囊泡运输第17-20页
        2.2 Ca~(2+)、H~+和ROS第20-22页
        2.3 花粉管细胞壁多糖第22-27页
            2.3.1 果胶第22-25页
            2.3.2 胼胝质第25-26页
            2.3.3 纤维素第26页
            2.3.4 半纤维素第26-27页
        2.4 花粉管细胞壁蛋白第27-30页
            2.4.1 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s第27-28页
            2.4.2 伸展蛋白EXTs第28-29页
            2.4.3 富含脯氨酸的蛋白PRPs第29-30页
    第三节 植物LRX家族研究进展和现状第30-34页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56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5-42页
        2.1 植物材料第35页
        2.2 菌株第35页
        2.3 载体第35-36页
        2.4 实验仪器第36-38页
        2.5 实验试剂第38-40页
        2.6 实验引物第40-42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42-56页
        2.7 拟南芥植株的培养第42-43页
        2.8 拟南芥总DNA提取第43-44页
        2.9 基因型鉴定第44页
        2.10 拟南芥总RNA提取第44-45页
        2.11 RT-PCR鉴定转录本第45页
        2.12 拟南芥人工杂交与传递效率计算第45-46页
        2.13 花粉亚历山大染色第46页
        2.14 花粉DAPI染色第46-47页
        2.15 花粉FDA染色第47-48页
        2.16 花粉体外固体萌发第48页
        2.17 花粉体内萌发第48-49页
        2.18 胚胎发育观察第49页
        2.19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49-50页
        2.20 花粉管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50-51页
        2.21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第51-52页
        2.22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转化第52-53页
        2.23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第53页
        2.24 DNA片段胶回收第53页
        2.25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第53页
        2.26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反应第53页
        2.27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53-54页
        2.28 农杆菌感受态的转化第54页
        2.29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拟南芥方法第54-55页
        2.30 本课题所涉及到的基因第55-56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98页
    第一节 拟南芥花粉中特异表达的LRX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59页
        3.1 LRX蛋白的进化树分析第56-57页
        3.2 LRX8-11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第57-59页
    第二节 LRX8-1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9-63页
        3.3 LRX8-11主要在开放的花和花序中表达第59-61页
        3.4 LRX8-11在成熟的三核期花粉粒和伸长的花粉管中高表达第61-63页
    第三节 LRX8-11转录本缺失纯合突变体的鉴定及植株生长发育观察第63-68页
        3.5 lrx8,lrx9,lrx10和lrx11纯合突变体的鉴定第63-64页
        3.6 单突变体、双突变体、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营养生长正常第64-66页
        3.7 单突变体的角果结实率与野生型无显著的差异,双突变体中只有lrx8lrx9和lrx8lrx10结实率略有下降,三突变体和四变体的结实率严重下降第66-68页
    第四节 突变体的互交实验和遗传学分析第68-74页
        3.8 四突变体与野生型互交第68-69页
        3.9 单突变体lrx8(+/-)、双突变体lrx8(+/-)lrx9(-/-)和lrx8(-/-)lrx9(+/-)及四突变体的雄配子体传递效率显著下降第69-74页
    第五节 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胚胎发育正常第74-78页
    第六节 突变体花粉发育及花粉管体内外生长第78-86页
        3.10 单突变体、双突变体、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花粉发育未见异常第78-79页
        3.11 单突变体花粉萌发正常,双突变体中只有lrx8lrx9和lrx8lrx10花粉萌发率与野生型有显著的差异,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在体外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第79-83页
        3.12 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花粉管在体内生长缓慢第83-84页
        3.13 突变体花粉管导向正常第84-86页
    第七节 突变体的表型互补及LRX8,LRX10和LRX1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86-93页
        3.14 突变体的表型互补第86-91页
        3.15 LRX8,LRX10和LRX11融合GFP定位于花粉管的胞质和细胞壁上第91-93页
    第八节 突变体lrx8lrx9lrx11花粉管壁上的多糖沉积发生改变第93-96页
    第九节 LRX1能部分互补lrx8lrx9lrx10的花粉萌发率及角果结实率第96-98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98-104页
    第一节 讨论第98-102页
        4.1 LRX8-11功能冗余地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98页
        4.2 LRX8-11定位于花粉管细胞壁上,LRX8在这四个成员中发挥最重要功能第98-99页
        4.3 LRX8-11参与花粉粒和花粉管细胞壁完整性的维持第99-100页
        4.4 LRX8-11基因缺失导致花粉管细胞壁上多糖的沉积发生改变第100-101页
        4.5 花粉特异表达的LRXs可能作为果胶或其他多糖的模板,通过调节多糖的沉积影响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第101-102页
    第二节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核水杨酸铜催化氧气参与的氧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Rev-erbβ相互作用分子的验证及Rev-erb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