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1.2.1 基于设计学角度 | 第15-17页 |
1.2.2 基于博物馆学角度 | 第17-18页 |
1.2.3 基于传播学角度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创新点 | 第21-22页 |
1.3.4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2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现状及趋势 | 第23-35页 |
2.1 博物馆功能的演化与延伸 | 第23-26页 |
2.1.1 博物馆的功能演进 | 第23-24页 |
2.1.2 综合类博物馆的职能特点 | 第24-26页 |
2.2 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引入新媒体的背景 | 第26-29页 |
2.2.1 博物馆建设热潮逐渐形成 | 第26-27页 |
2.2.2 受众信息接收日益碎片化 | 第27-29页 |
2.3 综合类博物馆传统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现状 | 第29-30页 |
2.3.1 个馆文化信息承载量较少 | 第29页 |
2.3.2 视觉沟通的协调性欠缺 | 第29-30页 |
2.3.3 受众参与度不高 | 第30页 |
2.4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趋势 | 第30-35页 |
2.4.1 有机形到随机形的图形演变 | 第30-31页 |
2.4.2 呈现形式的非物质化发展 | 第31-32页 |
2.4.3 复合型互动体验的增设 | 第32-35页 |
3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要素及定位 | 第35-47页 |
3.1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形成要素 | 第35-42页 |
3.1.1 视觉识别系统形成的内在架构 | 第35-39页 |
3.1.2 视觉识别系统形成的呈现要素 | 第39-42页 |
3.2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定位 | 第42-47页 |
3.2.1 树立品牌视觉的整体性形象 | 第43-44页 |
3.2.2 丰富视觉要素的延展性应用 | 第44-45页 |
3.2.3 注重个馆文化的趣味性体验 | 第45-47页 |
4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策略 | 第47-67页 |
4.1 元素提炼 | 第47-50页 |
4.1.1 馆藏与馆建元素 | 第47-48页 |
4.1.2 历史与人文元素 | 第48-49页 |
4.1.3 城市与环境元素 | 第49-50页 |
4.2 核心开发 | 第50-61页 |
4.2.1 主体图形的动态重塑 | 第50-56页 |
4.2.2 文字编排的多维表达 | 第56-59页 |
4.2.3 并置用色的兼容配合 | 第59-61页 |
4.3 多元展示 | 第61-64页 |
4.3.1 版面数字化的视觉延续 | 第61-63页 |
4.3.2 环境导向的形态植入 | 第63-64页 |
4.4 媒体传播 | 第64-67页 |
4.4.1 线上搜索拓宽传播渠道 | 第64-65页 |
4.4.2 线下营销丰富传播体验 | 第65-67页 |
5 新媒体语境下综合类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实践——以郑州博物馆为例 | 第67-82页 |
5.1 郑州博物馆概况 | 第67-70页 |
5.1.1 基本陈列 | 第68-69页 |
5.1.2 馆藏特色 | 第69-70页 |
5.2 郑州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现状 | 第70-74页 |
5.2.1 调研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70-71页 |
5.2.2 统计结果与现状分析 | 第71-74页 |
5.3 郑州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提案 | 第74-82页 |
5.3.1 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构建 | 第74-77页 |
5.3.2 视觉识别系统的复合传播 | 第77-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91-92页 |
附录A 国内外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案例 | 第92-109页 |
附录B 郑州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调查问卷 | 第109-111页 |
附录C 郑州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手册 | 第111-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