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亳州市经开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1-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研究思路第12页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第12-13页
2 研究设计第13-15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3-14页
        2.1.1 社会适应理论第13页
        2.1.2 社会排斥理论第13页
        2.1.3 文化冲击理论第13-14页
    2.2 概念界定第14-15页
        2.2.1 城市化第14页
        2.2.2 失地农民第14页
        2.2.3 农民市民化第14-15页
3 亳州市经开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第15-28页
    3.1 亳州市经开区发展基本情况第15页
    3.2 亳州经开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状况第15-28页
        3.2.1 问卷基础数据统计第16页
        3.2.2 失地农民经济状况第16-20页
        3.2.3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第20-23页
        3.2.4 失地农民权利保障状况第23-25页
        3.2.5 失地农民观念意识状况第25-28页
4 亳州经开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评价第28-35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29页
    4.2 评价指标的计算第29-33页
    4.3 对评价结果的小结第33-35页
5 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及原因分析第35-39页
    5.1 政府层面第35-36页
        5.1.1 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第35页
        5.1.2 就业指导和培训体系不完善第35-36页
        5.1.3 政府职能有缺失现象第36页
    5.2 社会层面的障碍第36-37页
        5.2.1 社区管理问题第36-37页
        5.2.2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被动性第37页
    5.3 文化层面的障碍第37-39页
        5.3.1 失地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滞后性第37-38页
        5.3.2 城市文化融入的障碍第38-39页
6 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途径及建议第39-44页
    6.1 政府层面第39-40页
        6.1.1 以人为本,开展失地农民市民观教育第39页
        6.1.2 给予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第39-40页
        6.1.3 推进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第40页
    6.2 社区建设层面第40-41页
        6.2.1 提升社区管理水准和业务水平第40页
        6.2.2 推动居民参与型社会组织的建立第40-41页
    6.3 个体层面第41-42页
        6.3.1 摒弃落后观念,增强融入城市的主动性第41页
        6.3.2 扩大社交范围,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第41-42页
    6.4 社会层面第42页
        6.4.1 发挥社会各界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关怀氛围第42页
        6.4.2 摒除社会偏见,平等对待失地农民第42页
    6.5 文化层面第42-44页
        6.5.1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第42-43页
        6.5.2 加强城市文明宣传,健全文化融入机制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第48-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场景中车载自组网的路由优化方案研究
下一篇: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档平顺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