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场景中车载自组网的路由优化方案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应用背景 | 第8-9页 |
1.2 技术背景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2 车载自组网现状 | 第12-23页 |
2.1 车载自组网概述 | 第12-14页 |
2.1.1 车载自组网的组成结构 | 第12-13页 |
2.1.2 车载自组网的无线通信技术 | 第13页 |
2.1.3 车载自组网的应用 | 第13-14页 |
2.2 车辆间通信的路由协议介绍 | 第14-22页 |
2.2.1 基于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 | 第15-16页 |
2.2.2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 第16-20页 |
2.2.3 基于地图的路由协议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全局角色点-局部路由表路由协议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3.1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3.1.1 路由空洞问题 | 第23-24页 |
3.1.2 无意义的前驱距离计算 | 第24页 |
3.1.3 路由链路使用率低 | 第24-25页 |
3.1.4 不稳定的无线传输 | 第25页 |
3.1.5 目的节点位置信息不准确 | 第25-26页 |
3.2 基于地图的路由协议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1 车辆节点分布不均的问题 | 第26-27页 |
3.2.2 局部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 城市场景中车流轨迹的特点 | 第28-29页 |
3.3.1 车辆速度相对集中 | 第28页 |
3.3.2 车辆分布受道路影响 | 第28-29页 |
3.3.3 交通信号灯截断车流 | 第29页 |
3.3.4 建筑物对无线传输的影响 | 第29页 |
3.4 适用于城市场景中的路由协议应具备的特点 | 第29-30页 |
3.4.1 全局把握路由路线 | 第29页 |
3.4.2 避免大量选路计算 | 第29-30页 |
3.4.3 针对目的节点的预测机制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全局角色点-局部路由表路由协议 | 第31-43页 |
4.1 GRLTR协议的提出 | 第31页 |
4.2 全局路由路线的选择 | 第31-34页 |
4.2.1 初始路由路线的确定 | 第31-32页 |
4.2.2 角色点序列 | 第32-33页 |
4.2.3 车辆位于角色路口的判断方法 | 第33-34页 |
4.3 局部路由表 | 第34-39页 |
4.3.1 局部路由表的设定 | 第34-36页 |
4.3.2 局部路由表的维护 | 第36-37页 |
4.3.3 局部路由表的修补机制 | 第37-39页 |
4.4 目的节点位置信息的时效性判断 | 第39-40页 |
4.5 GRLTR协议流程的完整描述 | 第40-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3-56页 |
5.1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环境的仿真 | 第43-45页 |
5.1.1 实验用软件介绍 | 第43-44页 |
5.1.2 仿真环境搭建 | 第44-45页 |
5.2 仿真实验准备 | 第45-49页 |
5.2.1 生成仿真环境车流量模型 | 第45-46页 |
5.2.2 熵权系数法给道路赋权 | 第46-47页 |
5.2.3 NS2中添加障碍物 | 第47页 |
5.2.4 网络相关参数设置 | 第47-48页 |
5.2.5 仿真实验中参数来源 | 第48-49页 |
5.2.6 网络性能指标介绍 | 第49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5.3.1 低节点密度下协议性能比较 | 第50-51页 |
5.3.2 中节点密度下协议性能比较 | 第51-52页 |
5.3.3 高节点密度下协议性能比较 | 第52-53页 |
5.4 应用场景分析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