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民营银行准入—退出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2页
 一、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第9-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9-11页
  (二) 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27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9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9-27页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第27-29页
  (一) 研究思路第27页
  (二) 基本框架结构第27-29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29-30页
  (一)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第29页
  (二)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29页
  (三)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第29-30页
  (四)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相结合第30页
  (五) 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第30页
 五、力图实现的创新第30-32页
  (一) 研究切入点的创新第30页
  (二) 研究内容的创新第30-32页
第二章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相关理论研究第32-44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2-39页
  (一) 民营银行第32-34页
  (二) 进入壁垒第34-38页
  (三) 沉淀成本第38-39页
 二、“结构-效率”说与“效率-结构”说第39-42页
  (一) 哈佛学派的“结构-效率”说第39-40页
  (二) 芝加哥学派的“效率-结构”说第40-42页
 三、可竞争市场理论第42-44页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的分析第44-63页
 一、市场结构与绩效:结构法的分析第44-52页
  (一) SPC 范式研究的相关指标第44-46页
  (二) 对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考察第46-52页
 二、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非结构法的分析第52-63页
  (一) 非结构法分析模型第52-55页
  (二) 运用PR 模型评估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第55-63页
第四章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制度变迁与现存壁垒第63-70页
 一、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制度变迁第63-66页
  (一)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第63-65页
  (二) 民生银行的成立第65页
  (三) 民营银行试点第65-66页
 二、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制度壁垒第66-70页
  (一) 显性制度壁垒第67-68页
  (二) 隐性制度壁垒第68-70页
第五章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第70-80页
 一、银行业市场退出及其模式第70-71页
 二、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模式及其案例分析第71-75页
  (一)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适用市场退出选择第71-72页
  (二) 银行间并购第72-74页
  (三) 撤销和解散第74页
  (四) 破产第74-75页
 三、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实践中暴露的问题第75-80页
  (一) 欠缺系统的法律体系第75-76页
  (二) 缺乏专门的市场化执行机构第76-77页
  (三) 退出程序中政府介入过深第77-78页
  (四) 缺乏市场化退出的缓冲和稳定机制第78-79页
  (五) 缺乏主动市场退出手段第79-80页
第六章 国外商业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经验借鉴第80-104页
 一、国外商业银行市场准入机制研究第80-84页
  (一) 美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机制研究第80-82页
  (二) 英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机制研究第82-83页
  (三) 德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机制研究第83-84页
  (四) 日本银行业市场准入机制研究第84页
 二、国外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第84-98页
  (一) 美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研究第85-89页
  (二) 英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研究第89-92页
  (三) 德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研究第92-95页
  (四) 日本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研究第95-98页
 三、国外商业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经验借鉴第98-104页
  (一) 市场准入机制经验借鉴第98-100页
  (二) 市场退出机制经验借鉴第100-104页
第七章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设计第104-129页
 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指导原则第104-106页
  (一)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目标第104页
  (二) 建立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原则第104-106页
 二、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现实路径选择第106-110页
  (一)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可行性分析第106-108页
  (二)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路径选择第108-110页
 三、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机制的框架设计第110-116页
  (一)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时机选择第110-111页
  (二)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速度控制第111-112页
  (三)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特许权制度第112-114页
  (四)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主体要求第114-116页
 四、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机制设计第116-121页
  (一) 明确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第116-117页
  (二) 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第117-118页
  (三)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第118-120页
  (四) 健全破产清算制度第120-121页
 五、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相关配套制度第121-129页
  (一) 完善监管法律体系第121-122页
  (二) 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第122-127页
  (三) 推进利率市场化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中文摘要第149-154页
ABSTRACT第154-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变革之道
下一篇:基于多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