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基于VSM和MTM的B公司精益改善研究--以C4泵价值流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7页
        1.3.1 精益生产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VSM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3 MTM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26-27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7-28页
        1.4.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2 创新点第28页
    1.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9-35页
    2.1 精益生产理论阐述第29-30页
        2.1.1 精益生产概念第29页
        2.1.2 精益生产界定的浪费第29页
        2.1.3 精益生产主要支撑技术第29-30页
    2.2 VSM理论阐述第30-32页
        2.2.1 VSM基本原理第30-31页
        2.2.2 VSM基本步骤第31页
        2.2.3 VSM的优点第31-32页
    2.3 MTM理论阐述第32-34页
        2.3.1 MTM概念和分类第32-33页
        2.3.2 MTM-1理论基础第33-34页
        2.3.3 MTM的优点第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B公司C4泵价值流现状分析第35-51页
    3.1 B公司及C4泵价值流简介第35-36页
        3.1.1 B公司简介第35页
        3.1.2 C4泵价值流简介第35-36页
    3.2 绘制C4泵现状价值流图第36-41页
        3.2.1 价值流图标第36-39页
        3.2.2 绘制现状价值流图第39-41页
    3.3 C4泵现状价值流描述第41-42页
        3.3.1 物料流描述第41页
        3.3.2 信息流描述第41-42页
    3.4 C4泵现状价值流分析第42-47页
        3.4.1 识别增值活动第42-43页
        3.4.2 识别非增值部分第43-47页
    3.5 C4泵生产线运作现状主要问题分析第47-50页
        3.5.1 客户波动情况分析第47-49页
        3.5.2 时间维护情况分析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基于MTM和VSM的C4泵价值流精益改善设计第51-84页
    4.1 基于MTM建立时间维护数据库第51-70页
        4.1.1 基于MTM的装配线工位操作分析第51-53页
        4.1.2 装配线各工位MTM分析第53-64页
        4.1.3 建立CAPP时间维护数据库系统第64-66页
        4.1.4 基于CAPP数据库得到装配线操作工生产节拍第66-70页
    4.2 基于VSM精益改善的均衡生产设计第70-75页
        4.2.1 均衡生产原则第70-71页
        4.2.2 定义均衡周期和规划周期第71页
        4.2.3 分析产品序列第71-72页
        4.2.4 确定换型次数第72-73页
        4.2.5 确定第73页
        4.2.6 确定生产批量第73-74页
        4.2.7 确定均衡生产计划第74-75页
    4.3 基于VSM精益改善的拉式生产设计第75-77页
        4.3.1 拉式生产原则第75-76页
        4.3.2 看板第76-77页
        4.3.3 超市第77页
    4.4 基于VSM精益改善的均衡与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第77-81页
        4.4.1 均衡与拉动下的定拍点设定第78页
        4.4.2 Milkrun—循环高频次的物料供应第78-79页
        4.4.3 拉动与均衡生产中的缓冲库存第79-81页
    4.5 设计未来价值流图第81-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C4泵生产线精益改善方案的保障第84-106页
    5.1 定拍点工序前消耗控制第84-92页
        5.1.1 消耗控制循环第84-85页
        5.1.2 消耗控制:RE-覆盖补货时间的看板数量第85-87页
        5.1.3 消耗控制:LO-覆盖批次形成的看板数量第87页
        5.1.4 消耗控制:WI-覆盖客户计划提取的看板数量第87-89页
        5.1.5 消耗控制:SA-覆盖风险的安全量看板数量第89-91页
        5.1.6 消耗控制下看板总公式第91-92页
    5.2 定拍点工序均衡与消耗控制下的看板流模拟计算第92-97页
        5.2.1 均衡与消耗控制下循环看板流模拟计算说明第92-93页
        5.2.2 看板放置点的看板流模拟-过程第93页
        5.2.3 看板放置点的看板流模拟-超市第93-95页
        5.2.4 看板放置点的看板流模拟-均衡板第95-97页
    5.3 定拍点工序均衡与消耗控制下的覆盖各因素的看板计算第97-101页
        5.3.1 均衡与消耗控制下的循环覆盖各因素的看板计算说明第97页
        5.3.2 均衡与消耗控制:RE-覆盖补货时间的看板数量第97-99页
        5.3.3 均衡与消耗控制:LO-覆盖批次形成的看板数量第99页
        5.3.4 均衡与消耗控制:WI-覆盖客户提取数量的看板数量第99-100页
        5.3.5 均衡与消耗控制:SA-覆盖风险的看板数量第100页
        5.3.6 均衡与消耗控制下看板总公式第100-101页
    5.4 均衡与拉动下均衡板运作第101-104页
    5.5 精益改善结果第104-105页
    5.6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8页
    6.1 结论第106-107页
    6.2 展望第107-108页
附录1 MTM分析代码介绍第10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12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页
    其他科研成果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对创业知识获取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个性化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情感承诺为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