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互联网消费信托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2 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文献综述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2章 互联网消费信托理论依据第17-25页
    2.1 互联网消费信托概念第17-18页
    2.2 互联网消费信托的特征第18-20页
    2.3 互联网消费信托的法律关系第20-21页
        2.3.1 买卖合同关系第20页
        2.3.2 信托法律关系第20页
        2.3.3 担保合同关系第20-21页
    2.4 互联网消费信托的法律属性第21-22页
    2.5 互联网消费信托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对比第22-25页
        2.5.1 互联网金融产品中的消费信托与信贷第22-23页
        2.5.2 消费信托与分拆信托第23页
        2.5.3 消费信托与团购第23-24页
        2.5.4 消费信托与单用途预付卡第24-25页
第3章 美国及日本互联网消费信托运行情况第25-29页
    3.1 美国的预付式消费与分时度假制度第25-26页
        3.1.1 美国的预付式消费制度第25-26页
        3.1.2 美国的分时度假模式第26页
    3.2 日本的预付式消费第26-29页
第4章 互联网消费信托的法律监管困境第29-40页
    4.1 互联网消费信托立法问题第29-31页
        4.1.1 信托业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淬第29-30页
        4.1.2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不足第30-31页
    4.2 存在诸多行业风险第31-33页
    4.3 登记制度难操作第33-34页
    4.4 准入标准不明确第34-36页
        4.4.1 信托公司的准入第34-35页
        4.4.2 产业方的准入第35-36页
    4.5 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第36-38页
        4.5.1 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第36-37页
        4.5.2 披露平台与披露方式不统一第37页
        4.5.3 问责机制不明确第37-38页
    4.6 监制度本身的缺陷第38-40页
第5章 互联网消费信托法律监管困境的解决措施第40-54页
    5.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40-42页
        5.1.1 设立信托业法第40-41页
        5.1.2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42页
    5.2 加强风险监管工作第42-45页
        5.2.1 行政监管部门风险监管第42-44页
        5.2.2 行业自身风险监管第44-45页
        5.2.3 第三方风险监管第45页
    5.3 有效规范信息披露第45-49页
        5.3.1 完善登记制度第46-48页
        5.3.2 增加其他信息披露模式第48-49页
        5.3.3 制定具体的民事赔偿义务规范第49页
    5.4 明确准入退出化制第49-52页
        5.4.1 完善准入机制第49-51页
        5.4.2 完善互联网消费信托退出机制第51-52页
    5.5 完备信托监管内容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搭售背景下数量型忠诚折扣行为研究
下一篇:委托理财统一监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