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一、研究的问题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中外合作办学 | 第16页 |
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第16-17页 |
三、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第17页 |
四、质量标准 | 第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7-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五、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高校教师质量标准研究综述 | 第21-37页 |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校教师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21-23页 |
一、我国教师素质及质量要素研究 | 第21页 |
二、我国教师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美国、斯洛伐克高校教师质量标准研究 | 第23-30页 |
一、美国高校教师质量标准研究 | 第24-26页 |
二、斯洛伐克高校教师质量标准研究 | 第26-30页 |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质量研究 | 第30-37页 |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方教师质量研究 | 第31-32页 |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教师质量研究 | 第32-37页 |
第三章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 第37-61页 |
第一节 教师的准入现状 | 第43-54页 |
一、教师的国籍现状 | 第43-46页 |
二、教师的学位和职称结构现状 | 第46-52页 |
三、教师的专业分布现状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教师教学质量发展现状 | 第54-58页 |
一、教师教学方法现状 | 第54-55页 |
二、教师教学与课程安排现状 | 第55-57页 |
三、教师跨文化与语言能力现状 | 第57页 |
四、教师教学合作现状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教师的科研质量发展现状 | 第58-61页 |
一、教师科研成果现状 | 第58-59页 |
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_ | 第59页 |
三、合作院校教师科研合作现状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61-76页 |
第一节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准入标准存在问题分析 | 第61-68页 |
一、教师来源问题分析 | 第61-63页 |
二、教师学位和职称存在问题分析 | 第63-66页 |
三、教师专业分布问题分析 | 第66-68页 |
第二节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 第68-73页 |
一、教师教学方法 | 第68-69页 |
二、教师教学安排 | 第69-70页 |
三、教师跨文化能力 | 第70-72页 |
四、教师教学合作 | 第72-73页 |
第三节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科研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 第73-76页 |
一、教师科研障碍 | 第73-74页 |
二、教师科研意识 | 第74页 |
三、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 第74-75页 |
四、合作学校教师科研合作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质量标准建设思路及对策建议 | 第76-97页 |
第一节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质量准入标准建设 | 第76-84页 |
一、严格规范教师来源,把好项目教师入口关 | 第76-78页 |
二、优化项目教师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 第78-83页 |
三、合理分布教师专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 第83-84页 |
第二节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 第84-90页 |
一、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 第85-86页 |
二、提升教师跨文化能力,适应国际化教学环境 | 第86-87页 |
三、严格控制教学安排,切实保障教学效果 | 第87-89页 |
四、加强教师教学国际合作,提升课程与教学质量 | 第89-90页 |
第三节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科研质量标准建设 | 第90-97页 |
一、坚持教研结合,以研促教 | 第91-92页 |
二、加强科研合作,促进科研国际化 | 第92-94页 |
三、增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水平 | 第94-95页 |
四、建立教师发展机构,促进教师成长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后记 | 第106-107页 |
研宄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