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四、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第一节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一、政府绩效评估 | 第18页 |
二、公民参与 | 第18-19页 |
三、CIPA(公民发起的绩效评估)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公民参与理论 | 第20-21页 |
二、合作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公民主导的政府绩效评估”的提出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下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政府主导下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公民主导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研究:以裕安区政府为例 | 第27-50页 |
第一节 裕安区政府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源起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裕安区政府绩效评估公民参与现实状况 | 第28-34页 |
一、评价运行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二、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运作状况 | 第29-34页 |
第三节 关于区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实地调查及困境 | 第34-45页 |
一、区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实地调查 | 第34-42页 |
二、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困境 | 第42-45页 |
(一)公民参与仅处于政府主导下的被动有限介入 | 第43页 |
(二)公民参与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比重过轻 | 第43-44页 |
(三)政民互动缺失且参与影响力低 | 第44-45页 |
(四)政府绩效结果缺乏反馈回应 | 第45页 |
第四节 裕安区政府考评中公民参与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一、制度原因:公民参与法治化的滞后、反馈回应机制的缺失 | 第46页 |
二、社会原因:公民参与意识的缺乏以及公民社会建设尚不完善 | 第46-48页 |
三、政府原因:政府体制的排斥、互动合作的缺失及政府信息公开模式落后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政府绩效公民参与的相关国内外现实考察 | 第50-62页 |
第一节 政府绩效公民参与的国内外典型实践 | 第50-58页 |
一、杭州政府绩效综合考评管理模式 | 第50-54页 |
(一)杭州政府绩效综合考评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 第50-53页 |
(二)杭州政府绩效综合考评管理模式的主要成效 | 第53-54页 |
二、美国爱荷华州公民发起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 第54-58页 |
(一)实施的主要目的 | 第55页 |
(二)实施的运行过程 | 第55-57页 |
(三)爱阿华州初步实施的成果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实践经验对裕安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 | 第58-62页 |
一、公民全过程参与绩效评估的每个环节 | 第58-59页 |
二、绩效指标和权重体现公民导向 | 第59-60页 |
三、加强公民、政府和第三方之间的纵横沟通与合作 | 第60页 |
四、绩效信息的充分公开以及回应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构建公民主导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运行路径分析 | 第62-68页 |
第一节 制度创新上,建立公民主导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体系 | 第62-64页 |
一、顶层设计公民参与的法律制度 | 第62-63页 |
二、明确公民主导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程序及途径 | 第63页 |
三、建立常态化的绩效反馈机制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社会层面:培养公民意识和能力,且培育民间组织发展 | 第64-66页 |
一、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水平 | 第64-65页 |
二、培育民间组织发展 | 第65-66页 |
第三节 政府层面:转变观念,建立合作型伙伴关系 | 第66-68页 |
一、转变政府观念意识,形成民主行政理念 | 第66页 |
二、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改善评估环境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