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价值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的素材来源 | 第16-32页 |
第一节 明清寻亲题材通俗小说和戏曲作品梳理 | 第16-21页 |
一、短篇白话小说类 | 第16-18页 |
二、长篇小说类 | 第18-19页 |
三、戏曲类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素材来源考辨 | 第21-32页 |
一、素材来源 | 第21-23页 |
二、素材处理方式 | 第23-32页 |
第二章 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的叙述模式 | 第32-48页 |
第一节 “万里寻亲”故事的开端 | 第32-40页 |
一、亲子失散的原因 | 第32-38页 |
二、父辈流落异乡后的生存状态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漫长而艰苦的寻亲旅程 | 第40-45页 |
一、孝子的自我谴责 | 第40-41页 |
二、义无反顾的决心 | 第41-42页 |
三、艰苦的寻亲旅程 | 第42-43页 |
四、“孝感”现象的出现 | 第43-45页 |
第三节 结局的模式及特点 | 第45-48页 |
一、迎归奉养终老与负骨还乡安葬 | 第45-46页 |
二、结局的多重意蕴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万里寻亲”故事的思想内涵 | 第48-59页 |
第一节 朴素的民间道德意识 | 第48-51页 |
一、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自觉 | 第48-49页 |
二、孝行实践对精神苦难的纾解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寻亲故事面临的道德困境 | 第51-59页 |
一、忠与孝的龃龉 | 第51-52页 |
二、孝道内部的矛盾 | 第52-55页 |
三、个体孝道观的冲突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页 |